对于朱天启地批复,大臣们自然是不服气的,但是大多数大臣还是从皇帝的批复中感受到了皇帝的愤怒情绪,毕竟这大过年的,非要给皇上添堵,也是忒不懂事了点儿,所以这些大臣便打算就此作罢了。
而那些不肯服软,决定硬刚到底的,则又都悄悄地找上了钱龙锡,希望钱龙锡再次领导群臣上疏,必须把这些泰西人赶出京师去,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扳倒徐光启和孙元化。
钱龙锡虽然在之前赋役改革的时候失了人心,但是他毕竟是东林党的核心人物,在文臣团体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还是很大的,所以大臣们有事还是得指望钱龙锡出手!
加之上次他们信了周延儒的鬼话,跟着周延儒“偷鸡不成蚀把米”,便更认为还是钱龙锡更稳重,更靠谱了。
其实钱龙锡本人是不想跟皇上对着干的,他是个聪明人,自上次他带头挑起赋役改革之事,却被朱天启的一套“组合拳”打得毫无反击之力以来,他就意识到,当今的圣上绝非庸碌之君,而是极其英明睿智的,若是自作聪明妄图跟皇上斗,那是极不明智的!
所以他选择了保持沉默,但同时也在密切关注着皇上的一举一动,暗暗地揣摩着圣意,等待着合适的时机。
对于群臣打算扳倒徐光启和孙元化的打算,他是不赞成的,因为现在徐光启和孙元化的风头正盛,皇上对他们非常信赖,现在非要与之为敌,无异于以卵击石,不仅会与徐光启和孙元化二人结怨,还会惹得皇上不悦,岂不是惹火烧身,自讨苦吃?
群臣听了钱龙锡的这一番话,虽然心有不甘,但是这一次,他们却是不敢再不听钱龙锡的话了,上一次他们不听钱龙锡的劝,沉不住气,非要跟着周延儒去“贿赂”皇上,结果差点儿因为周延儒那一句“羲皇上人”,跟他一起背上大不敬的罪名,这可是前车之鉴啊!
大明:长生天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