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佑樘拍掌大笑,张岩的话,简直说到了他的心坎里,永乐年间就平掉了两个宣慰司,这才有了贵州布政使司。
但那时候只涉及这两个土司,西南大部分地方还是土司制度。
已有的例子就摆在那里,贵州布政使司的成立,有效的管理和发展了地方。
朱佑樘赞曰:“大善,吾家小弟,真良言也。”
朱佑樘拽了个词儿,刘健和马文升也不免对张岩刮目相看。
这可不是照本宣科抄来的,之前并没有这样的想法出现,张岩等于首创了改土归流之法。
虽然执行起来肯定有不小的难度,会被地方土司推诿阻碍,但只要移民之策贯彻到底,绝对可以解决土司和蛮莫之乱。
朱佑樘大概也知道张岩肚子里可能就这么多墨水,转而对刘健说道:“刘爱卿,建昌伯之言,乃是治国安邦的良策,刘爱卿不妨在内阁探讨一番,形成一个具体的章程办法,然后呈给朕看。”
刘健的思路也被打开,越发觉得改土归流是良举善政,可以用最小的代价解决土司和瑶僮作乱。
当即躬身告退,去找内阁的其他成员商议。
朱佑樘此时再看张岩,越看越欢喜,觉得自己之前的敦敦教导收到了成效。
至于地下几个哭诉甚至躺着的太监,他看一眼都烦,“你们几个,都去浣衣局养老吧!”
戴义,何文鼎,罗荫这仨个大宦官,一听朱佑樘的话,就知道地上几个太监算是完犊子了。
再加上张岩刚才的言语讨了皇帝的欢心,更不会在这个时候替太监们开口讨饶。
朱佑樘又对罗荫说道:“去,把前几天进贡的蜀锦,高丽参,给建昌伯多拿一些来。”
张岩没想到自己泛泛而谈,竟然让皇帝姐夫这么高兴。
他也趁着姐夫高兴,开口说道:“陛下,今天检校军备,吏部待选的贡生马璁出力不少,微臣还缺个指挥佥事,奏请陛下赏赐他一个四品的指挥佥事,陛下能答应吧?”
朱佑樘笑着点头,“可,戴义,把建昌伯就任都督同知,马璁就任指挥佥事的旨意,给内阁送去。”
这话里的意思,就是让张岩和马璁转正,摘掉传奉官的帽子。
此言一出,最激动的则是马文升。
马文升不待见传奉官,那不是科举正途,但是自家的儿子不争气,只是一个乡贡生,能留在吏部待选已经破格了。
现在可好,皇上让秉笔太监把旨意拿到内阁,传奉官便成了正经官身。
虽然马璁做了指挥佥事不是文官,但那可是正四品啊!
马文升低声对马璁说道:“还不谢恩。”
张岩也听到了,和马璁一起谢恩。
马璁整个人脑瓜子晕乎乎的,昨天还在吏部待选受人白眼,今天却摇身一变成了正四品的指挥佥事,还不是传奉官,说出去谁信?
他自己都怀疑在做梦呢!一边给皇帝谢恩一边掐大腿,疼!
是真的!
朱佑樘心情大好,“建昌伯,你也回去写一份详细的改土归流章程,不要怕,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朕和内阁的对照着看。”
打发走了张岩等人,朱佑樘便迫不及待的去往内宫,想跟张皇后说一说小舅子出息了。
竟然能得到内阁首辅和兵部尚书的刮目相看,也让张皇后高兴高兴。
皇帝走了,马璁就像是跑了一场马拉松,感觉浑身都没有了半点力气,软绵绵的往地上出溜,幸好被张岩伸手架住。
马文升哼了一声,“肚子里装不下二两香油,矜持稳重些。”
张岩笑道:“马尚书要理解理解,马大人今天也算是鱼跃龙门,略微失态理所应当,谁过年还不吃顿饺子,马尚书进士及第的时候,应该也差不多吧!”
这话马文升没法反驳,他考中进士的时候,的确相似等同,但还是冷着脸对马璁说道:“收敛点,别再出丑。”
出了殿门,张岩胳膊肘撞了马文升一下。
大明:国舅爷很凶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