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正的夜不收多次出动,开始在安塞县附近活动,探查明军的情报。通过被买通的眼线,洪良臣获悉了明军的部分情报。
明军的军队数量是保密的,但找县城要的粮秣数量可骗不了人。安塞县被要求提供兵马十日的粮秣,总共近两千石的粮秣。
也就是说,明军最少也得有五千兵马,来势汹汹。
至于明军的将领,在反复确认之后,洪良臣也确定的确是明军将门之后的杜文焕。
杜文焕,陕西榆林人,总兵杜松的侄子,家族乃世代将门。正因为如此,地方的县令根本惹不起这个军二代,他要多少粮秣谁也不敢打折扣。
明军将领与兵力基本探明,虽然不知道其动向如何,不过想来已经不远了。
接下来就是调兵遣将,准备和明军大干一场了。
…………
…………
…………
当陈正这边如临大敌的时候,明军这边倒没多少紧张情绪。
杜文焕统率明军四千七百余人,奉命自保安县东进来跟陕北这一伙坐寇碰一碰。
当然陈正不仅仅是他的目标,杜文焕另外一个目标则是已经祸乱到延安府附近的张献忠。甚至对杜文焕来说,张献忠的优先级可能比陈正还高一些。
杜文焕统率的明军算是边军的精锐部曲,其建制非常完善。这只军队的千户以上多为杜家的族人,因此整只部队凝聚力比较高。
“提督,根据夜不收所探,延川县的坐寇正在修缮城墙,似乎打算死守不出了。”杜文焕的堂弟兼千户杜文杰接到明军夜不收探明的情报,向杜文焕禀报。
“探明穿山甲部的兵力情况了吗?”杜文焕没有在意,而是直接了当的问道。
“提督大人,没有探明。”杜文杰有些为难,但也只能老实的说道。
“贼寇防备实在太严密,我们根本混不进去。而不知为何,延川县附近的农民也皆缄口不言,更有甚者直接向贼寇通风报信,我们已经损失十几个夜……”
“都是借口。”杜文焕却摇摇头,语气带着几分责备。
“这些都是借口,只不过是为夜不收的无能找的借口罢了。”
“贼寇在我们尚未靠近就已经做出防备,显然他们的斥候早已经察觉到我们了。而你们呢,直到现在好不能搞清楚我们对手有多少人?长此以往我们怎么能打胜仗?”
杜文杰只能唯唯诺诺接受杜文焕的训斥,一句话也不敢说。
都说官大一级压死人,此话乃真理也。上级从来不在乎下面的难处,属实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探查不到陈正的情报是正常现象,毕竟延川县附近的农民都被地主反复教育,敢有泄露任何消息的都会被浸猪笼。而且官府也不是啥好人,论其治理手段还不如陈正呢,平民当然不愿意给明军提供线索。
缺乏夜不收探知情报,杜文焕却并没有暂停前进的脚步。他依然指挥着明军进逼延川县,准备直接打到延川县,活捉穿山甲。
不过杜文焕虽然信心满满,但并没有太着急。他带着近五千明军经过安塞县,索要了足够的粮秣之后行军速度就开始降低。
五千明军结成紧密的阵型稳步前进,夜晚扎营也防备严密,完全不给陈正夜袭的机会。这让本来希望先发起一次偷袭挫败一下明军锐气的陈正,不得不放弃了打算。
明军就这样步步为营,在第三日终于抵达延川县城下。
杜文焕作为将门之后,有身份有背景,自然统率的军队也不能差。四千多明军纪律严明,火枪营,步兵营,藤牌手,长枪兵,车营一应俱全。
这只军队阵容工整,旗帜整齐划一,虽然比不上洪承畴的精锐,但也绝对是强劲的兵马。
最主要的是,他们人数远比洪承畴统率的洪兵人数多,这对陈正来说是最大的压力。
“李和,这伙明军……有我梦想中的一切。”陈正在城头上,远远的就能望见明军营中有不少士卒正在擦拭着火枪,看的他眼馋不已。
新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