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楚老家出来快到午饭时间了,周秉昆就和蔡晓光找了个国营餐馆吃了个饭。周秉昆还没在这个时代吃过饭呢,看着墙上贴着“吃饭先付钱”,“禁止殴打顾客”,之类的标语,周秉昆心中哭笑不得。
不过在点菜的时候周秉昆也是见识到了人民当家做主下的服务员,小声说听不到,大声说就是吼她,最后还是蔡晓光有经验,将服务员哄了过去。
大中午的两人你也没喝酒,点了两个菜吃了一人三个白面馒头。白面馒头还是比较珍贵的,这时城镇居民实行统销,粮票和供应证制度。大约平均30斤。工人31斤(重体力更多),机关学校29斤,油脂肉蛋奶、副食缺乏。城市市民的口粮,根据每人的情况来定量,粗细粮根据定量按比例分配,一般成人市民24斤粮,按照规定德比例,白细粮30%,粗粮即红面、玉米面70%,24斤粮食中仅有7斤多白面,剩余的是玉米面与高梁面。
所以一般家里吃的是二和面馒头(玉面面混合白面)或者直接就是玉米饼(玉米面用开水活开在大锅中做菜的时候周围贴上玉米饼,菜好了玉米饼也好了,特别是玉米饼下边沾了汤汁的地方特别好吃)。省下来的白面过年的时候吃饺子或者招待客人。
吃完饭,周秉昆二人就分开了。周秉昆还不想这么早回家,自己是90年代出生的,虽然上一世也去过东北旅游,但是毕竟都已经改革开放三四十年了,自己去的和现在完全不一样。看着周围街上的景象还是比较新奇的,所以就这么之街上光了起来。
不知不觉中周秉昆就走到了电影院旁边,他婶一眼就认出了在买糖葫芦和冰棍的郑大妈,大冬天的买糖葫芦比较正常,作为一个山东人对于冬天买冰棍还是不解的(所以说东北人冬天吃冰棍的习惯是从现在开始的吗?)。
当然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周秉昆看到了郑娟也在,郑娟旁边还有一个磨着玻璃片的小男孩,应该就是郑光明吧,看到正在忙碌的一家人,周秉昆不由的想起电视剧中一家三口的遭遇。
郑母本身是个信佛之人,一生未婚,富有爱心。默默的收养了郑娟姐弟两个,其中一个还是个失明的孩子,这个年代收养是需要莫大的勇气的,因为收养的孩子不能上户口。在计划经济时代没有户口就没有粮票、布票之类的票据,就不能买评价物资,只能去黑市高价购买,为了养活两个孩子郑母也是拼了命。
最终郑母在看到了水自流两人被抓为了不拖累郑娟、郑光明饿死。但他不知道周秉昆已经将祖传手镯买了,足够养活郑娟母子,不然也不能匆匆离世。
郑光明,同样是被郑母捡回的孩子,虽然叫光明,但是他的眼睛却看不见光明,命运一开始就把他封印在黑暗里,但他却把自己活成了一道光,照亮别人。或许他在心中,自己是一个累赘吧。最后的出家是不想拖累姐姐、姐夫,而那口中的“慧根”也只不过是成全姐姐的谎言罢了。
郑娟也许就是很多人说的那种贫穷又美貌的女人。一个贫穷又美貌的女人,就好像一个三岁小孩拿着一袋金子在马路上来回晃悠。她如果有郝冬梅的出身,肯定也是才貌双全的大家闺秀。如果像周蓉一样有文化,有条件读书,也许她的人生就是另一条不一样的路了。可是她的家庭注定给她提供不了太多东西,养母把她和弟弟养大已经不容易。
后来郑娟落入涂志强英雄救美的圈套,也许并不是因为圈套,是本来想有一个依靠。涂志强是工人,家庭条件比她好得多,结婚就可以解决户口问题。可是涂志强是同性恋,对美貌的郑娟没有兴趣。后来涂志强去世,自己说是寡妇但是没有结婚证,孩子也不是涂志强的。虽然不是寡妇,但她和涂志强以夫妻的名义在一起。
后来嫁给了周秉昆也过的不容易,周家人的不认可,周秉昆的两次牢狱之灾,郑娟也没放弃,可能是以前过的太苦,遇到能够接受他的周秉昆才紧紧握住。郑娟的手看起来根本不是一个年轻女人的手,周志刚本来不太同意,看到那双手也泪目了。
“既然自己能够成为周秉昆,那么就尽最大努力让她们过的幸福。”周秉昆心中暗暗发誓,走上前去想认识一下郑母三人。
影视世界中的人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