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让壮汉想起自己前些日子的遭遇,心生好感:面对朝廷那群鹰爪孙时候,老夫不也是这般毫不畏惧?
因此看着王凡道:“某家浪荡江湖数十载,却从未听说过这三不坏。你且说一说,从规矩乃是何人所定?为何这三种人不可以坏?”
“你先把绳索解开,这绳索勒的我难受。”王凡见他愿意和自己搭话,心中稍微安定下来,主动要求。
“这绳索解不开。”尖嘴猴腮的老二得意道:“乃是某家亲手所系,唤作神仙愁,就是说神仙被系住,也休想逃脱。”
看向自家大哥,那壮汉点了点头,老二拿起腰刀,挑着尖将绳索挑断:“只有割断这一条法子。”
绳索一断,王凡如获新生,一面揉手腕,一面揉脚踝,好一会酸麻的劲方才褪去。
“你这道童,快说,是谁定的?又为了什么?”狠恶少年是个耐不住性子的人,连忙催问。
刚刚王凡在迷糊中,听到有人想知道水母娘娘与小张太子有没有在一起,便是这少年问的。
王凡盘坐于地,看着众人道:“这规矩乃是当年聚义梁山泊,替天行道的好汉们所定。”
这群人能在大雨之中听自己说书听的入迷,在王凡看来,便是突破的弱点。
至于说如何突破,还需要见招拆招。
心里有了对策,面上愈发的淡定:“按梁山好汉们所说,这云游僧道,不曾受用过分,又是出家的人,有佛祖道君护佑,坏得之后,不光损了自己的阴德,日后还要祸及子孙。”
狠恶少年皱眉,对这个说法显然很不支持。
“至于行院娼妓,过的是冲州撞府,逢场作戏的苦日子,陪了多少小心得来的钱物,若坏了她们,一来为道义所耻,二来这些人的同行知晓,口口相传,去戏台上说你们江湖上好汉不英雄;第三等是各处犯罪流配的人,中间多有好汉在里头,切不可坏他。”
水浒传的故事在明朝时期流传甚广,百姓们看的不是造反的桥段,而是这些好汉替天行道,打抱不平的事迹。
虽然王凡对梁山这些所谓的好汉很不屑,但在古代人的三观之中,这些强人们的所作所为,则是他们认可的。
尤其是最后一条,更是让这群强人感同身受起来,纷纷道:“说的有理,多少好汉都坏在了官府手中,端的是可恶!”
王凡细细观察,见这些人身上多多少少都带些伤,尤其是那狠恶少年,还有受过刑的痕迹,心中冒出一个念头来:“难不成他们是从牢里刚放出来?”
他在应天府的天牢里待了一些日子,闲暇时分也曾在牢里溜达过,见到一些锦衣卫时的废弃刑具。
牢头跟着一一介绍了用法,更是说了用刑之后,人会留下什么伤痕。
是以这些人身上的伤,王凡打眼一瞧,便确定是刑具所为。
“不对,若是从牢里放出来,不可能一群人统一放出去。而且以这些人犯的事,绝对是杀头的死罪。”
“更不能是成建制的越狱出来,官府的监牢可不像戏文里那样,任由江洋大盗越狱、劫狱的。”
排除这两个可能后,王凡马上断定,这群人一定是被从天牢里放出来,专门对付自己的。
他马上带入幕后真凶的心理,愈发肯定,这个判断就是事实。
在金陵附近想要截杀由张力等人护卫的小天师,这种事除非是皇帝下令,换做是任何人都不可能隐瞒下来。
不管是五城兵马司,还是刑部又或者应天府衙的差役不是吃干饭的,如果用自己的亲信,或者军中士卒,寻个蛛丝马迹说不得就能牵扯出幕后凶手。
只有用牢房中的死刑犯,方才不会引起别人怀疑。
更可以等他们结果了自己后,连他们一起杀人灭口,神不知鬼不觉。
“看来这群人还没意识到自己的下场。”有了这个推断,王凡信心倍增。
那壮汉听完之后,也是跟着点了点头:“这三者确实坏不得,只是你这道童却不适用,待咱们完事后,某家便按照这三不坏行事。”
大明公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