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当时方孝孺说的是老虎吃王八,吴亮不敢把湘王比作王八,换成了乌龟。
朱允炆想起方孝孺学着齐泰分析北方战事的模样,形容南边的战事时的场景,不由的笑起来,跟着道:“方先生乃是志诚君子,这种话不像是他能说出的,多半是他经常念道的龙虎山那位小天师说的。”
“原来如此,老奴一直还纳闷呢,方先生谦谦君子,怎么会想出这样的话,陛下这么一提,老奴方才明白过来。”吴亮假装恍然大悟的样子,暗暗拍了一记马屁。
朱允炆心情大好,一边走一边指着搀扶自己的吴亮:“你在宫中多年,什么事能瞒得过你的眼睛?只怕方公一说完,你就知道他跟谁学的了。”
吴亮连道没有,主仆二人边说边走,下了楼梯,就见一个绯色朝服的官员跪在门口,正是兵部侍郎程谢。
程谢听到动静,赶紧趴低身子,双手将一封奏疏举起来:“陛下,有北平的紧急军情。”
说话的声音打着颤,像是害怕之极。
“怎么了,这是朕的那位四叔打到了金陵城外不成,竟让朕的侍郎大人如此害怕?”
青年天子,意气风发,尤其是从祖父手里接下如此强盛的帝国,政权军权聚在手中,杀伐只在自己一念之间。
再加上受齐泰这种极度自信的亲近臣子的影响,朱允炆只觉得普天之下没有任何事是自己做不到的。
程谢诚惶诚恐,赶紧请罪。
吴亮早就得了齐泰的嘱咐,从程谢手里接过奏折,一面交给皇帝一面道:“老奴听闻程侍郎前些日子曾与那位小天师闹了个赌约。”
“赌约?”朱允炆打开奏折,见只是余瑱丢了居庸关,心中不以为然:区区小事,如何让程谢亲自送来?
朱允炆对朝廷剿灭南北叛乱没有任何的怀疑,满朝的文武也都这般认为。
而耿炳文临行之前,还专门单独给他说过,自己那位四叔在北平经略二十余年,根深蒂固,虽然一定会被消灭,但刚开始交手,朝廷可能会有些试探性的败仗。
朱允炆虽然不知兵事,但自小跟着朱元璋,听爷爷讲打天下的事,记忆最深的便是:胜败乃兵家常事,切莫因为一时一地的得失而乱了阵脚,做大事的人要往远处看。
因此对耿炳文的这番话深以为然,认为这才是老将的谨慎,齐泰推荐耿炳文便是看重他的稳重。
毕竟那人是自己的四叔不是外族,稳扎稳打的歼灭,让他心服口服,也给其他藩王做个榜样,方才是王道。
“哦?什么赌约?”朱允炆将奏折递给吴亮笑着问道。
“是臣失仪,小天师卜算说燕逆必取居庸关,当时旁观者甚众,前些日子吴公公在宫中查出燕逆奸探,而居庸关本就是兵部想要计诱燕逆之处,乃是绝密,臣恐围众中有燕逆奸探,走露了消息,无奈之下只能反驳小天师,并定下赌约...”
程谢不断的磕头:“陛下,臣有失仪之罪,还望陛下处罚。”涕泗横流,让人看了不忍。
“小天师年幼,荒唐惯了,程侍郎乃是国之重臣,岂能与之儿戏?”朱允炆看着这位父亲的旧部,又想起吴亮在宫中抓捕的那些给燕王透风报信的太监,心中怨恨,嘴上道:“不过程侍郎也是为了国事,仓促之间行事,虽然荒唐,却情有可原。”
“既是赌约,赌注是何?”朱允炆一直听身边的人说龙虎山的小天师,只是却没见过,心中好奇。
“赌的乃是罪臣的官位。罪臣当时也是乱了分寸,怕赌注轻了,燕逆的奸探不会相信...”程谢小声的回答。
“哎!”朱允炆叹了口气,自己这帮臣子们啊,没有一个让他能省心的。
程谢说着,又掏出一封奏折来,泣不成声:“虽是儿戏,但既已出口,岂能言而无信?罪臣受陛下教导,自知人无信不立,此乃罪臣的请辞,还望陛下恩准。”
大明公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