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菜的特色当然还有不少,如酥烂脆嫩、咸辣适中,油厚不腻、味感醇和,等等。各地的赣菜大师们可以罗列出许多赣菜的特色和优势,但是所有这些特色和优势归根到底,仍然都是原汁原味的派生。赣菜的魅力,赣菜的价值,最根本的就在于其原汁原味的本色。学习赣菜,首先要分清其原汁原味;烹饪赣菜,首先要掌握其原汁原味。我们认识赣菜,说一千,道一万,如果离开了原汁原味,那就一钱不值。当今,在全国各地竞相打出自己的菜系品牌之时,我们应当高扬起赣菜的品牌大旗,那旗上应当鲜明夺目地写上四个大字:“原汁原味“!抗战时期,国民党省政府迁至泰和,淮扬菜随着抗日的人流迁徙至江西南昌,后移泰不口、宁都,一批淮扬烹饪大师如黄信衡、卜洽祥、孔少华在南昌谋生,收徒传艺,对赣菜影响颇大。但是,一个地方菜肴风味的形成,取决于这个地方厨师的水平;一个地方菜系品牌的推出,同样得益于这个地方厨师不懈的奋斗和努力。
在南昌城南绳金塔街353号,一座简陋得令人不敢相信的小屋内,我寻访到了颇有名气的南昌市烹饪协会一个南昌厨师自己的组织。门口挂着协会的牌子,然而走进协会却还需要穿过一间理发室的铺面,然后再攀上两层狭窄的楼梯。协会的办公室里四张桌椅,一部电话,没有沙发,没有客厅,一部新装的壁挂空调听说还是为迎接中国厨师节而添置的。没有编制,没有行政拨款,从会长到干事工作都不计报酬。然而,就是这个烹饪协会,把南昌市上万名厨师团和凝聚在一起了,为继承和创新赣菜品牌而不余遗力地奋斗着。近百家团体会员,每年不间断地召开年会、技术交流会、研讨会,举办技能比赛、仪器展销,先后编撰了十来本有关赣菜研究和菜谱整理的小册子,几十年如一日地培训厨师,把赣菜的传统技艺一代一代地传下去。也就是这个协会,为筹备第13届中国厨师节而殚精竭虑,做了大量细致具体的工作。
协会会长汪声瑜,一位几乎一辈子从事饮食事业的七旬老人,从195年5月协会成立一直在这里工作至今。谈起赣菜,他的脸上情不自禁流露出自豪,那矍铄的目光中分明闪烁着一种深深的挚爱之情。他向我娓娓介绍赣菜的历史,赣菜的特点,赣菜的发展和创新,像展开一幅琳琅满目、精彩纷呈的画卷,令人叹为观止。他的观点非常鲜明,“在中国的菜系中,赣菜以其独有的特色,完全应该占有一席之地。“常务副会长涂立波,这位烹饪大师,与汪声瑜一道为赣菜的兴隆而奔走呼号。还有协会的几位工作人员,一边不停地忙乎着工作,一边热情地与我讨论赣菜。我终于从这间小屋找到了答案:是南昌烹协高举起了赣菜振兴的大旗,是南昌的厨师们义无反顾地挑起了发展赣菜的重担!
赣菜拥有今天如此兴隆的局面,与协会坚持多年培训赣菜厨师分不开。当今在南昌,以及在外地许多城市,烹饪赣菜的厨师中很大一部分都是从这里经过培训而走上灶台的,甚至包括考场,现场教学,现场示范,精通赣菜的厨艺大师亲手操作,亲自讲解。学员们分成两批,一批切菜剁菜作好准备,一批就上灶烹炒实践。没有高深的理论,却每堂课都实实在在。一个培训班一般40人左右,三个月一期学完,学员们对赣菜的选料、味型和基本技艺都能运用和掌握。前前后后这样的培训班,总计办了一百多期,一茬又一茬的赣菜厨师从这里学到了本领,赣菜的传统也正是在这里得到了发扬光大。
从县令开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