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清早,于兼和王直就带领几名亲兵来到了城门口,负责招募的将领立刻前来迎接。
于兼下马便问,“今日报名了多少士兵?”
领将不敢直视他,只支支吾吾地说道:“回尚书大人,今日报名人数达十六人...”
“十六人。”三字一落下,于兼和王直面色皆沉,二人俱都皱眉。他们知道招收兵员的难度,但没想到,偌大的京都,招兵数量能如此之少。
二人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忧虑之色。
特别是于兼,皇帝让他带队剿灭瓦剌,还给了他最高的权利。如今他却连一万个人都凑不出来,怎能不担忧!
王直心里也跟着焦急起来,现在正是用人之际,若是兵士供应上不足,那这仗还真是打不下去!
“先上朝吧!”王直看着愁眉不展的于兼,开口说道。
“嗯。”于兼应道,眼下他也无可奈何,只能先向朝堂上报告此事,等待皇帝决断。
思虑片刻,两人决定即刻进宫。
消息传进宫的时候,朱杭正在偏殿准备上早朝。这是他当皇帝的第二天,为了尽快适应自己的身份,他早早地就起来了。
在宫人的服侍下,他穿戴好朝服之后,就坐着轿子往朝堂去。
殿外的文武百官已经等候多时,等朱杭来到龙椅旁边,款款落座,群臣才鱼贯而入。
朱杭端坐在龙椅上,扫视了一圈大臣,旁边的内侍高声宣布上朝。
群臣叩首参拜后,便依次站了起来。
待朱杭环顾左右一圈后,内侍朗声道,“有何事启奏?”
众臣皆抬起头来,于兼出列跪拜,高呼:“微臣有事启奏!”
朱杭一看是于兼,不由一愣,抬手示意道,“爱卿请讲!”
于兼神色凝重,主动请罪:“禀皇上,自招兵令发布,主动报效者寥寥无几。未能招募足够多的人马,是微臣无能,请陛下降罪!”
此话一出,满朝哗然。
殿上群臣纷纷侧目,窃窃私语起来。那些主南迁的文臣们更是窃笑连连,一副幸灾乐祸之态。
朱杭闻言,面上无怒也无恼,只是淡淡说道,“爱卿无需自责,朕相信爱卿已经尽心竭力了。”
而那群南迁派的文官则是纷纷冷哼一声,脸上满是嘲讽之色。
“瓦剌大军倾国而出,我们现如今连一万兵马都凑不齐,又何谈抵御他们?”
说这话的是翰林院学士,此人与于兼并非一路人,平日里总是针锋相对,今日终于逮到机会,不禁冷笑出声。
这位翰林院学士的话音刚落下,另一人就接过他的话说道,
“不错,具臣所知,瓦剌大军已经挥军南下,正直逼京师而来!若是我们再不能集合足够的兵马,恐怕...”
话未曾说完,但是在场的所有文武百官,皆听出他的弦外之音,均面露凝重之色。
两人揣度着朱杭的脸色,见其没有丝毫反应,便大着胆子继续说道,“若此时南下,或许还来得及...”
群臣们面面相觑,这两人说出的这番话实在太有煽动性,不少人都暗暗点头。
若真南迁,他们还能在江南的富庶之地安身立命;倘若坚守,必定被瓦剌的铁蹄践踏成碎泥!
“陛下,为我大明百年基业的延续。请陛下迁都南下,避免被瓦剌侵袭!”那位文臣跪倒在朱杭脚前,高呼道。
此话一出,殿中的气氛变得异常紧张。
昨日的朝会上,文官集团大受打击,如今再次提及南迁之事,显然是在试探朱杭的立场。
于兼看着那些人,面上露出愤恨之色。这种时候了,居然还在争权夺力,将国家危亡置于不顾,真真可恶至极!
而朱杭的面色始终未曾改变,他淡淡地看着两人一唱一和,仿佛在看一场闹剧。
他不急,不慌,不燥。
在场所有人都不知道朱杭心中所想,都在忐忑地看着他,想从他脸上找出一些线索。
大明:开局签到大雪龙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