碍于聚变电站的核心装置规模将会更大,单凭研究所内的人员进度上会慢上不少,于是便让科学岛李承哲他们那些人参与建造从旁协助。
毕竟人造太阳项目都已经中止,他们正愁自己的能力得不到发挥呢。
关键参与到聚变电站的建设项目中来,对他们自身核聚变技术知识的提升也会起到很大帮助。
基本上所有人都是抢着报名。
首先乾坤一号从核心组件的制造到正式安装测试,裴洪印是全程参与的,加上顾三林那边保证了超导抗辐照材料的供应,由裴洪印负责聚变电站项目徐磊非常放心。
要说他为什么不亲自参与,自然是有其他事情要做。
“星瞳,开始对建模进行运行模拟。”
“调整各项参数。”
……
“还是不行吗……”
2028年11月15日,周三。
滨江市。
龙湖高科技园区。
研究中心实验室内,徐磊认真观察着面前的三维虚拟建模,时不时向星瞳下达着指令。
距离可控核聚变技术问世差不多已经过去一个多月的时间。
自从聚变电站的项目交给裴洪印主导负责后,徐磊基本上都待在实验室内构建核聚变动力装置的全息数据模型。
要想让核聚变技术很好的运用在宇宙飞船航母高速列车等重要场景中,能提供核聚变动力的装置也就变得非常重要。
因为它的规模肯定要做到非常小才行。
徐磊明白自己只要成功解决核聚变的动力装置问题,那么相信很快和核聚变飞船航母高速列车等东西就会出现,这同样也是获取影响力的好办法。
所以先前吴楚平提出核聚变飞船时,他想都没想便答应了。
让裴洪印负责聚变电站也是出于这个原因。
不过徐磊还是低估了核聚变动力装置的复杂程度,至今都还没有成功建立数据模型。
之前构建出来的模型,在进行虚拟运行测试时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最严重的甚至直接发生爆炸。
这种存在问题的设计肯定不能进行实际制造。
可以说有星瞳在,相当于帮了他很大的忙,节省许多时间。
主要核聚变装置实在是太过精密,规模往大了造反倒好控制,可一旦缩小就会出现问题。
要知道科技博物馆解锁的这项可控核聚变技术,并没有使用目前科学界主流的托卡马克装置,类似仿星器的结构能更容易缩小商业化。
否则眼下徐磊面临的难度恐怕还会增加数倍甚至几十倍。
但正所谓欲速则不达。
徐磊倒也没有太过纠结,遇到麻烦的时候反不如先放松下心情。
等第二天再进行研究的时候说不定会豁然贯通。
不管怎么说仅凭如今徐磊脑海中的复杂技术知识,绝对称得上是全球最顶级的全能科学家,所以他对自己设计出核聚变动力装置很有信心。
无非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想达到理想的数据果然没那么简单啊,算了,明天再说吧。”
随着徐磊轻声吐槽一句,紧接着也不再向星瞳下达新指令调整模型数据参数。
而是选择了暂时转身离开。
至于一直在实验室外面等着的陈诗禾,看到徐磊出来后连忙倒上一杯水迈步朝其走去。
“徐总。”
“有什么事情吗?”徐磊从陈诗禾手中接过水杯,随口询问了一句。
这段时间他因为研究核聚变动力装置的事情,公司上面的一些业务只能交给陈诗禾代为处理,对她来说也是不小的压力。
如果没有事情需要汇报,应该不会到实验室这边来。
陈诗禾和徐磊之间的关系并非正常的上下级,乃是有种很微妙的感觉,所以陈诗禾向来是有什么说什么比较直接。
既然徐磊都主动挑开了话题,那她肯定不会扭捏什么。
当即表明自己的来意。
我的科技博物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