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曹操迎汉天子回许都后,日益嚣张跋扈,挟天子以令诸侯,与天子之间的矛盾与日俱增,引起群臣不满。
汉天子想要除掉曹操,但苦于手中并无实权,且身边多是曹操耳目,于是便用鲜血写成诏书缝在衣带之中,是为衣带诏。
而在天子将衣带诏秘密地传给国舅董承之后,董承便集合车骑将军董承、偏将军王子服、长水校尉种辑、议郎吴硕还有左将军刘备,密谋举事,打算除掉曹操。
其实刘备最初并没有参与此事的打算,但在“煮酒论英雄”之后,刘备意识到了曹操对自己的重视,怕是再难以容得下自己,于是也加入了奉诏讨曹的行列。
衣带诏一事可以说是汉天子除掉曹操的唯一机会,可惜此事最终还是泄露了出去,泄密之人在正史中并无确切记载,只知道在事情败露之后,曹操诛杀了一众涉事人等,董贵妃也被处死,天子被看管的更严,曹操也亲自发兵征讨及时逃走的刘备。
孙权在与先兄身边重臣商谈之前,也未曾想到这衣带诏竟然还和江东有关。
当初孙策借助身在许都的张紘,与天子取得了联系,孙策最初只是让张紘替自己吐露忠心,并未言明真实的目的。
而在正准备发动“衣带诏”的天子眼里,孙策可谓是一个不小的助力,麾下留在许都的侍御史张紘也素有胆识,若能把孙策拉拢过来,成功的概率自然更要大上几分,于是便告知了孙策衣带诏一事。
不过孙策并没有除掉曹操的打算,他觉得仅凭朝中诸臣必难做成此事,且自己身在江东鞭长莫及,所以并没有让张紘在诛杀曹操的诏书上签署自己的名字。
他最初的打算是,先与天子以及天子身边的重臣取得联系,等到自己发兵攻取许都时,里应外合。
如今知晓了衣带诏一事,孙策便让张紘建议天子按照他的法子来,让天子和重臣们配合孙策攻下许都,将他们从曹操手中救出,连带着皇后、贵妃和重臣一起接到江东去。
天子虽然面上赞同,心里却并不感兴趣,他在曹操手中和在孙策手中又能有多少区别?孙策若是刘姓血脉,天子倒还勉强相信,真到了江东,就算对自己的监视不如曹操严重、提供的衣食住行比曹操给的好上一些,但多半也就止步于此了。
说到底不还是孙策掌权,自己只不过是从虎穴转移到狼窟罢了。
所以天子只把孙策的计划当做是最后给他们兜底的方法,等到诛杀曹操之后,若能全掌大权,那时也就不需要孙策了。
但考虑到曹操势力雄厚,自己就算轻易诛杀曹操,也有可能因此激起曹操臣属的怒火,真要到了那时,再和孙策里应外合,跑到江东避祸,也未尝不可。
如此缜密的计划,可惜第一步就失败了,在曹操决定诛杀董贵妃时,刘协只想求曹操饶自己爱妃一命,于是便将孙策的计划全盘托出,曹操面无表情地听闻之后,并无丝毫犹豫,仍是杀掉了董贵妃。
虽然此事只是刘协一面之词,但曹操生性多疑,不相信刘协是在无中生有,越想越觉得后怕,孙策奇袭许都的成功率固然极低,低到自己之前完全没考虑到许都的安危,而在听闻刘协所言后,虽然曹操仍不相信孙策能够轻易领兵从江东远道赶来许都,但真要是被他侥幸攻到了许都城外,里应外合之下,许都城破也不是没有可能。
当然,终究是缺少足以证明此事的证据,曹操也什么理由主动跟孙策翻脸,也因为衣带诏上没有签署孙策或是张紘的姓名,留在许都的张紘得以保住了一条性命。
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天子可是曹操的逆鳞,若真被孙策夺走,即使官渡之战胜利,也弥补不了失去天子带给自己的影响,曹操之前因为孙策的骁勇善战,所以一直不愿与他争锋,现在看到孙策如此得寸进尺,自然不会再放过他。
你想里应外合,我也给你来个里应外合,既然你骁勇善战,我就用阴谋诡计将你害死,曹操心意已决,于是便与江东内部同样对孙策有杀意的势力取得了联系,里应外合之下,将孙策谋害。
吴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