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这位师叔,本事可不小!”赵桓说道。“手撕牛筋捕熊套,驯化大黑熊,在京城擂台上打败不可一世的契丹人。他现在已经是京城家喻户晓的大英雄了呢!”
“哦?”赵湛喜道:“我师叔他来京城了?!”
“是啊,朕和二弟、莲妹还和他一起吃过饭呢!”
“这么说,我师叔知道陛下的身份了?”
“当时还不知道,不过现在也许知道了,脸妹一同跟他去恒山了。”
赵湛又是一声惊叹!
叔侄俩一板一眼的对着话,俨然一个是皇上,一个是大臣,难以看出叔侄间的亲情来。
~~~~~~~~~~~~~~~~~~~~~~~
五天后,一骑一车从保康门进入了宋朝京都汴梁城。
赶马车的是铁佛寒,车上装着他的补锅挑子和行李包袱,骑马的是大宋公主赵莲。
离开恒山时,赵莲建议两人都骑马前往汴梁,扔掉补锅挑子,只带随身行李,铁佛寒同意放弃步行,改乘马车,但绝不扔掉补锅挑子,而是将一应补锅工具放在马车上,一路带进了汴梁城。
从保康门进入汴梁后,穿过两条街道便到了皇城西华门,铁佛寒停住马车,不再跟着赵莲的马匹前行。
赵莲勒马回头,说道:
“铁大哥,走啊,随我一同进皇城面见皇兄。”
铁佛寒摆手道:“缓些时日吧,佛寒还须在汴梁城中讨一个营生,仔细筹谋一番。”
赵莲诧异道:“还有什么可筹谋的呀,你岳父大人不是已经同意你进入朝廷效力了吗?”
“岳父大人确实同意我进入朝廷,但佛寒却受不了朝廷的那番约束,主意还得自己拿,先在汴梁住下来再说吧。”
赵莲有些失望,但知道勉强也没有用,于是悻悻说道:
“那好吧,你就先去杨楼街的溪玉春客栈住下吧,我过几天再去寻你。”
说完,赵莲告别铁佛寒,骑着那头金兵的高头大马进入了西华门。
铁佛寒驾着马车,途径几条街道,来到了扬楼街。
正待沿街寻找溪玉春客栈,却见马车前横挡着一位挑着担子的身影,定睛一看,此人正是王家堡的补锅匠王老汉!
见到铁佛寒,王老汉也异常惊喜,说道:
“呀!原来是铁大侠,你也来京都了?!”
铁佛寒跳下马车,随王老汉来到了街边,说道:
“王老伯,就叫我佛寒吧,你怎的也在京都?”
王老汉叹了一口气,说道:
“上次你大闹周帮主寿宴,还来了一位公主,周帮主的儿子被淮南知府绑走,又赔了银两,我一个孤老头子,在王家堡还能再呆下去吗,索性就来京都讨生活了。”
铁佛寒也叹道:“是佛寒牵累了老伯,当时走得匆忙,也未曾思虑周全,害得你老背井离乡!”
王老汉连连摆手道:“大兄弟,你千万别这么说,你是我王槐礼的大恩人,我一辈子都铭记你的大恩大德呢!”
铁佛寒笑了笑,问道:“生意还好吧,这补锅营生在汴梁如何啊?”
王老汉答道:“还行吧,我在东榆林巷盘下了一个铺子,今天寻思着挑担出来走走,看看热闹,没曾想就遇见了大兄弟,嘻嘻!”
铁佛寒一听,顿时来了兴趣,说道:
“哟,老伯都开铺子了,铺子大吗,佛寒来搭个伙怎么样?”
王老伯一拍大腿,高兴道:
“大、大!铺子大!一个前坝,一个后院,两间房,一间做铺面,一间住人,都是空荡荡的,我正寻思着再找一个搭伙的呢,没想到大兄弟就来了,这真是天赐的缘分啦!”
于是,铁佛寒让王老汉坐上马车,向东榆林巷驶去。
果然在巷子的尽头,距城门景龙门几十丈远,位居浚仪桥街的交汇处,一个挂着“王记补锅铺”牌子的店铺赫然进入铁佛寒的眼帘。
地势不错,浚仪桥街也是汴梁城比较繁华的街道之一,商家住户云集,在这里开补锅铺子,王老汉还是颇具眼光的。
大宋补锅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