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们依旧乐此不疲,没有任何怨言,孜孜不倦的搜集整理。
在这期间,他和徐泽民配合甚好,两人也渐渐熟稔。
谭纶看到万历的目光,朝着万历投去了一个坚定的眼神,随后便目不斜视,正襟危坐。
万历环视一周,满意的点了点头,就让张居正开始讲读。
四书五经,微言大义,可在治国上没有什么太大的用处。
讲读完毕,张宏替代冯保,把司礼监的奏疏搬了过来。
前几天,冯保向李太后请假,说自己病了,身体不好,要休养几天,李太后没有多想,就同意了。
于是,讲读时,万历就让张宏代替。
万历才不在乎冯保是真病还是假病,他不在更好。
万历翻看着送过来的奏疏,不由皱紧了眉头。
最近这段时间的奏疏,不管是在质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要比之前高出很多。
那些鸡毛蒜皮的奏疏,几乎快要绝迹了。
由此来看,张居正的考成法还是很不错的。
忽的看到了张居正的奏疏,万历瞥了一眼正襟危坐的张居正,将奏疏拿起,翻看着。
眉头皱的更紧了。
《臣请整顿京营疏》:兵者,国之大事也……
看完之后,万历也明白了张居正的想法。
王崇古的名气,以及和张居正之间的关系,万历了解一二,按理说,这样的人才应该充分利用。但张居正已经执掌兵部、蓟镇,此时伸手掌控京营,胃口未免有些太大了吧?距离京师最近的兵马,全都被他牢牢把控着。
可京营靡废日久,想要整治非要下猛药不可。万历也早就有这方面的想法,也一直思考这方面的办法。
王崇古治军有一套,当下的形势,让他来整治京营再正确不过,可他和张居正之间的关系,却让万历为难。
何况,王崇古再怎么会治军,也有时代的局限性。
京营之糜烂,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弄好的,而且,万历还有自己的想法。
若是能根据如今时代的特点,再结合后世兵事的优点,进行治理,会不会有意象不到的效果?
王崇古身经百战,对他而言,万历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不假,可如果让王崇古按照万历的想法,来治理军队,恐怕,他压根不听。一个小娃娃会治理军队?说出去也没人相信,就算这小娃娃是皇帝。
更别说,京营至关重要,如果压根不听万历的掌控,那还得了?
尽管兵权本来就和万历没关系。
万历看向张居正。
张居正依旧正襟危坐,目不斜视。
合上手中的奏疏,万历沉思起来。
“京营早就烂的不能再烂,一群投降派,怂包软蛋,让他们拱卫京师,也就是装装样子。
让王崇古治京营确实不错,此人能力出众,战功赫赫。如果,我能引入其他手段,节制住王崇古,并且在京营中有些话语权,或许,还能把我的一些想法添加进去。”
“让王崇古先干着,以后他退了,我再顺势把京营收过来,未尝不可啊。
治理京营必须挖骨疗毒,京营又是那些勋贵的后花园,什么烂货都往里面塞,吃空饷严重。
治理京营相当于要他们的命,这些人可不是安分的主,肯定会闹起来。若是让王崇古和张居正挡在我面前,那我会舒服很多!”
“应该安排个人进去节制王崇古,既让王崇古有权,也要能插手进去,可该让谁来?”
想到这里,万历的思绪渐渐开阔。
他看向了坐如青松的谭纶。
稍作思考,打消了这个念头。
谭纶是兵部尚书,在治理兵事上也很有想法,把他调到京营去,万一和王崇古的理念不和,那该听谁的?
想都不用想,两人肯定会理念不和。把两个有想法,有能力的人扔到一起,压根不会成事。
更别说,在兵事上,谭纶也未尝会听万历的。
万历强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