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何在?”朱祁镇再问一次。
老太监冒着冷汗走上前说:“回禀太上皇,于尚书今日病休。”
面对称之为太上皇的老太监,朱祁镇双目如同鹰隼,吓得老太监急忙跪地,但是依旧没有改口,除了拥立他的人,谁也不敢做第一个改口的人。
朱祁镇并未为难这个老太监,而是看向了殿下的四人。
两位阁臣,两位尚书,都是当朝大元,朱祁镇下令让徐有贞上前,徐有贞马上前去拿起了两份奏折。
“议此事。”
徐有贞打开奏折说:“华盖殿大学士陈循,文渊阁大学士王文奏请陛下,襄王朱瞻墡的嫡长子朱祁镛日表英奇。天资粹美。请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以重万年之统,以系四海之心。”
这份奏折是这两位给朱祁钰的,其实也是朱祁钰自己的意思。
当年朱祁钰要废了朱见深的太子之位,身为内阁首辅的陈循就没有出言反对,因此才能顺利进行,陈循深知朱祁钰不愿意立朱见深为太子,因为害怕朱见深将来做皇帝会做出对他不利的事情,甚至以后将他移出宗庙,所以让陈循王文等人另寻人选上奏请册封为皇太子。
此时的陈循王文内心已经凉了一截,但是当朝首辅,多年内阁,面上仍旧是一汪平湖,看不出波澜来。
徐有贞又拿出了另外一份奏折说:“吏部尚书王直、礼部尚书胡濙奏请陛下,沂王为太上皇长子,宣宗长孙,日表英奇。天资粹美。请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以重万年之统,以系四海之心。”
其实这份奏折上还有于谦的名字,三位尚书想要请立朱见深为皇太子,昨天提的奏折,本是今日早朝启奏,但是没想到今日一早换了皇帝了,徐有贞特地未说于谦的名字,朱祁镇察觉到了,但是没有多说。
两份奏折话术基本一样,这些话术都和电话销售是一样的,都有套路,只是双方推选的人选完全不同。
“诸位爱卿,两份奏折,两位人选,东宫乃国本,东宫不稳四海不平,诸位觉得孰更好,更配的上皇太子的位置?”
刚复辟就选太子,这也太急了。
但是老道的朝臣们自然明白了朱祁镇的意思,这问题问的就是他们怎么站队。
不由的想,这位皇上和当年那位玩闹的正统皇帝可真是完全不一样了,奏折的内容他在坐上龙椅之前并不知道,坐上龙椅之后翻看才得知,也就是在朝臣们入宫之前才谋划此事,用来分辨朝臣们的心意。
这个选择相比起当朝说是否愿意支持朱祁镇做皇帝来的更加轻松,也更名正言顺。
朱祁镇在让他们做选择的时候至少表面上不用那么为难,你不是选皇帝,而是在选太子,同时也可以看清他们的心意。
朱祁镇坐直了身子,睥睨众生般的看着堂下眼神闪烁互相观望的群臣,他的群臣。
终于还是有少部分人站出来支持立朱见深为皇太子,都是老臣为主,无人站出来选择立朱祁镛为皇太子,绝大部分的人选择了弃权和观望。
预料之中的事情,朱祁镇现在需要的除了看这群大臣们是否出来支持自己,他也需要知道这群大臣对于自己重登皇位的反应是否激烈,现在来看,并不激烈,甚至平静。
这就足够了,这场政变,看来异常的顺利。
就在此时,殿外传来了声音:“石彪迎沂王殿下前来觐见。”
石亨面露喜色,自己的侄子带着朱见深来了,而现在就正好在说太子的事情,说曹操曹操就到了。
石彪跟在朱见深的身后,威风凛凛的他肩上还扛着昏睡过去的于谦。
朱祁镇有些激动的看着走进来的朱见深,三岁时候父子俩分别,明明都身在皇城中,却有八年未见了,这是他的长子呀!
他看向朱见深,朱见深也看向了朱祁镇。
“阿濡……”朱祁镇脱口而出朱见深的乳名,对于自己的第一个孩子,他有着极深的感情,当他走进来的时候,朱祁镇就未再落眼于其他事情。
钢铁洪流新大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