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也!”师长点到即止,起身伸手接过飘落的桃花,语气柔和地说道,“远游求学,当是幸事,你们自行玩耍去吧。”
众童生如释重负,面露笑意,纷纷散去。
“芳菲路繁花似锦,念我童生何其幸也。”书生喃喃自语。
有一童生前脚刚抬,就听师长戏谑道,“治学期间,绕梁神游天外,怠慢经学,记一大过。”
童生绕梁惆怅满怀,忍痛含泪。
师长接着笑道,“既然已经认识到错误,下次不能再犯。此去游玩,当仗义行事,督导同窗,不可肆意妄为,知否?”
绕梁颔首应允,然后转身离开。
同行十二人,师长唯独对绕梁最苛刻有加,力求让他早日明白【克己复礼】。
好在绕梁早慧,且善解人意,最懂师长初心。
世间幸事,莫过得一体己人。
当其他童生都离开后,书生再度坐下,笑着问道,“你俩为何没有离开?”
“书中道理甚多,琢磨其中早有万般风情。”易彤捏拈花指,笑而回道。
书生捋了捋鬓角,满怀思念地回道,“读书再多,哪里有亲眼见的多,更让人心神往之。”
易彤微微一笑。
“那么易云,为何也不去和同窗亲近亲近,带他们见识下桃花园?”
易云无趣地回道,“花草树木,皆是无情,有何亲近的。”
对于易云的想法,书生从未横加干涉,便转而问道,“你俩出自洞溪里,不妨谈谈重归故里的感受?”
提及观感,邴易云率先回道,“洞溪里坐井观天,愚昧甚多。三姓称大,党同伐异,隐隐要成十五氏族的毒瘤。五家七小户青黄不接,甚至某些姓氏神龙见首不见尾,连我都不知道他们在哪。”
易云名为回乡访亲,实则丈量地界,感悟天心,暗中走访门户,记录风俗在册。
“依你所言,洞溪里是危在旦夕?”
易云忽而畅快大笑,“非也,洞溪里生我何幸?!!”
少年风流,不拘一格,天空行空,最令人向往。
正是因为他常常别具一格,师长对他的逾矩行为只稍加批评,而不是严令禁止。因为师长明白,少年越是无拘无束,越是早年思想放荡,日后成就也就越大。
“若无为师从中引荐,生你何用?还不是被岳牧野盖你一头。”
易云对此大有意见,直接顶撞道,“时也我也,若是师长没来,也必定会有贤明师长慧眼识珠。”
书生笑而不语,转头看向沉思不语的易彤。
只见他捡来一根树枝,蹲下身子,默默画上三个圆圈,分别写上【规矩】【仪式】【侠义】,然后才有条不紊地说道,“学生窃以为洞溪里首重规矩,三姓五家七小户绝对不可变,以此为线。”
书生脸色微变,沉声问道,“易彤如何得知此事不可变。”
易彤见师长如此反应,越发肯定心中的念头,但他对此不作回答,而是继续说道,“其二,封侠封名皆按照神州礼仪,这件事乍看无妨,细思恐极,位处荒野之地的洞悉里是如何得知神州礼仪?”
“其三,我小小洞溪里,人人皆有侠义之心。纵观我洞溪里的古今,不知道多少位先贤舍命护佑。由此可见,门风高低不以人数多寡,更不以一人一事,而是以百年计。但是百年计法,却偏偏是神州大地经学盛行的百年论道可以见到。”
师长没有剖根问底,而是一捋鬓角,由衷地感慨道,“规矩之中,侠义高举,洞溪里的生命方才恍若桃花盛开,璀璨耀眼。”
易云脱口而出道,“我必定是最为璀璨夺目的那朵桃花。”
易彤捏拈花指,有感而发,“生而为人,理当人人灿若桃花。”
既是妖艳如花的荣耀,也是盛名如花的侠义,叫人人都心驰神往。
与此同时,无数瓣桃花纷纷落下,落在溪水,往下游摇曳。
“谁敢上前半步,休怪我砸断他的狗腿。”黝黑孩子露出半个脑袋,用最怂的动作说着最凶的话。
九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