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我太祖大修刑律,重典治吏,意欲杀尽天下天下贪官污吏,可最后又能如何呢?晚年临终之际,也不过是留下了‘我欲除贪赃官吏,奈何朝杀而暮犯?’的哀叹,今日我大明朝不比建国以来文武励治,朕即使心有澄清天下,庇佑万民之心,内外挟持之下,行踟蹰,后退不得。”
朱厚熜接着说道,说道此事,神情愈发伤感。
王守仁看着面前这位似乎真的是为天下万民苦痛而悲伤的小皇帝,眼神中闪过几分共鸣的悲悯,还有隐隐升起的,那些早成灰烬但又在此时不免死灰复燃的,早年效法历代先贤,大同天下的理想火光。
“陛下能有此心,已近圣贤,只需砥砺前行,何必在意终局如何,历史如烟,不过一捧黄土罢了。”
“可临行时,终究畏惧青史刀笔如铁……想一扫朝野奸佞地方贪官污吏,豪强地主欺压百姓,可又怕自己一意孤行,天下动荡便起,山河血染,枯骨遍地,有亡国之忧……终成后人笑柄。”
王守仁静静的听着,这个如今已经年近五十的老人思索着面前年轻的天子那单纯的理想,和现实的反差带给他的压力和惶恐。
“天下变乱,皆有定数,陛下若能践行此理,凭心而行……三代之治久远,纵然孔孟圣贤也不过是神往,未能践行于尘世,陛下不必介怀。”
纵然身死国破,也未尝不是当世豪杰。
当然,后半句话王守仁也只敢在心中说道。
“不知此陛下让吏部急召,忧虑何事?”、
王守仁揣着明白装糊涂。
“不若是太后擅政,内阁专权罢了……我素知先生才学冠及天下,平定山南及宁王叛乱,更是有大功于朝廷,可恨杨廷和等贼窃取先生匡扶之功,污蔑先生所学为异端……我若主政,定让先生一展平生所学,扫除朝野上下加于‘心学’之上的污名。”
朱厚熜开出了自己价码,现在就要看这位活着的‘圣人’是在心中等还有对在自己活着的时候就将自己的理念施行天下的渴望了。
“……”
王廷和看着朱厚熜,思索着这个叛逆的小皇帝到底会给大明带来什么?
终于——
“陛下有重兴太祖未尽宏愿之志,臣又怎能不尽心竭力,复历代先贤所望,成三代之治,展天下大同之愿景?”
小皇帝是如此的年轻,有着内阁里那些半截身子都要进入棺材的老人没有英气和锐气。
因为有着恢复洪武之治的雄心,一心想着成为大明真正的皇帝……他自然也不会有内阁等人总是会下意识拿国家和朝廷的利益的为自己的家族,后辈谋求私利的想法的。
尤其是,母族乃是武将出身,天生更难与那些江南的士大夫集团搅在一起……
简直,太棒了。
天赐良机——
王阳明看着面前的小皇帝脸上的欣喜,一边想到。
恍惚间,他似乎已经看见,在自己的辅佐下,孔孟先贤毕生追求而不得的大同天下的宏愿,就要在自己的手中实现了。
实际上,在给小皇帝讲那个故事的时候,他的脑海中已经构思中朱厚熜的好几种反应。
表面关切,但实际上毫不在意的……王阳明将恪守君臣之礼,绝不逾越礼制。
无视小皇帝和朝臣的拉拢,冷眼坐看朝堂中皇帝和内阁太后三方龙争虎斗。
而怜悯百姓痛苦,却只寄希望于地方官吏品行的,王守仁怜悯他,是个好皇帝,会在不伤害自己的利益之余帮他一把。
而王守仁没有想到,朱厚熜是少见的第三种,至少在他看来,是认为自从太祖以来大明绝不会有的第三种。
发自真心的怜悯天下黎庶,而又不庸俗的将一切统统归结于天下道德败坏。
意志坚定的皇帝。
王守仁想到,他的嘴角不免勾起了几分笑意。
“王先生,南方灾情如今到底如何?”
朱厚熜见王守仁默许了自己开出的条件,只以为圣人也留恋权势名望。
大明:从大礼议开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