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衙。
一间不起眼的屋内。
“大人,赵家也不过是一商贾罢了,为何大人对这一个商贾之子要如此客气?”
刘坤站在一旁,终于忍耐不住了,对着坐在桌旁的张极,将心中的疑问从嘴中蹦出。
“嗯?你在教我做事?”
一道冷哼传来,张极面露不悦,目光冷冷的扫过。
“大人,小的多嘴,小的多嘴了!”
刘坤连忙弓下了那瘦小的身子,连连弯腰磕头认错。
咚咚!
看到他还算是识趣,张极这才放过他,开口道。
“起来吧,没有下次了!”
“小的明白,小的不敢了,小的不敢了。”
张极点了点头:“要是换做别人,就没这么简单了,不过嘛……”
他捋了捋胡子,看到已经站起了,却依旧还在不停颤抖的刘坤随口道。
“跟了我也有好几年了吧。”
“回大人,已有七年了。”
张极回想起他这些年来,也算得上是任劳任怨的帮他做了不少事,想了想,瞧见四下无人,仿佛无意般说道。
“赵家没那么简单。”
一边说着,目光一边扫向桌上的茶杯。
刘坤连忙反应过来,将一旁的茶叶泡好递了上来。
嗯。
这样的日子勉强算得上安逸,至于那群饥民,每每想起便有点犯恶心。
哼!一群贱民罢了。
要不是为了那点银子,他才懒得去管那群要饭的。
呼~
张极小口品了品,顿感心旷神怡。
也就放开了心,看着眼前懂事的刘坤,不急不慢的解释着。
“赵家并不仅仅只是个商贾罢了,以前听县令大人说过,京都四大世家,其中有一家就姓赵。”
…………
“公子,为何要给那官那么多银子?”
站在赵恒身旁,仿佛一头熊罴似的汉子突然发问,有些不解。
“封口费罢了,我赵家的银子也不是那么好收的。”
见人早已离去,赵恒也不再掩饰,正色道。
“哦!”
阿宽还是有些不明白,不过公子竟然说了,那一定有公子的道理,随即也跟着点了点头。
赵恒站在城墙下的粥铺旁,看上去两眼扫过城外的惨状,好似漠不关心,随口说道。
“去年的大雪,百姓刚熬过去又传来了瘟疫,现在又是一眼望不到边的大旱。”
如今的这些饥民早已没剩下吃食,只能到处搜寻煮些那干枯的草根,配着水咽下去勉强充饥。
可即便是草根,饥民们都不一定能够能挖到,不少饥民皆因营养不良而浑身浮肿。
情况还算好的,只是肚皮浮肿四肢骨瘦如柴。更甚者,饿得太狠的饥民,早已饿得连站都站不起来了,就连肌肉萎缩如干柴,皮肉紧紧贴在骨头上,像极了一副干尸。
这些饥民在某种意义上已经算不上是“人”了,已经有些在生死边缘徘徊,就像是名字在生死簿上一闪一闪一般,随时可能毙命。
粥棚,也只能救济少部分人,光靠他赵家,面对整个大宋的情况下,就连杯水车薪都算不上。
就算是他每月都会捐粮赈灾,可到头来,一层一层的克扣,也剩不下多少。
这便是他为什么要往粮食里掺沙子的原因。
只有掺了沙子,粮食才有可能真正到了饥民的肚子里。
不过即使这样,这粥铺也只是三日一开,往往仅施粥数百人,刚里面见了底。
朝廷赈济百姓,上头说的自然比唱的还好听,可下头的一层剥削完一层,到头来也就只是做做样子而已。
赵恒长叹了一口气。
国不将国,民不将民!
这句话他自然不敢说出来,只能在心里咒骂着。
“阿宽,去吧!”
诸天:我的人生重开模拟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