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日,让康安裕准备的池已经弄好,竹子也已经到位。
杨戬来到池子边,将竹子丢进池中,然后把事先煅烧好的生石灰丢了进去,再给这些池中放入清水。
一套流程下来,造纸的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就等着竹子发酵沤烂。
这是要弄出凡人都能生产的纸张,这些步骤杨戬自然不能使用法术三两下搞定。
否则弄出来的重点就成了纸张,而不是造纸这个技术。
纸张能有多少功德?重点来功德的还是造纸这个技术。
造纸是纸张这个教化神器的根源,来功德最多的,当然是这个技术。
等着竹子发酵沤烂,这个时间快的得一年,长的两三年也有可能,当然,树皮之类的会很快。
但是树皮这玩意儿还是少用为妙,别到时搞得大片大片的树木死亡,那时候业力归谁可就不好说了。
别特么辛辛苦苦赚点儿功德,回头自己还没注意,就被抵消了,那就亏到姥姥家去了。
竹子就不同了,生长速度快,这就可以大批量的使用,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至于发酵沤烂竹子的污水。
那玩意儿又不用更换,自然蒸发掉的也就是水份而已,不必太过在意。
弄完造纸的第一步,杨戬吩咐康安裕,让他在这个地方选第建一片房屋,作为今后造纸的地方,随后返回仙宫中。
接下来的时间,杨戬会很忙,整理典籍,编写书籍。
这些书籍不是随便写写,而是要作为今后在百家齐鸣的时代中立足的东西。
杨戬作为阐教弟子,那么他编写的书籍,首先就得符合阐教教义,要以阐教的教义作为核心思想。
而要想在百家齐鸣中立足,那么光有思想还不行,还得有支撑这个思想的术。
后来的儒家有一点儿就很好,弄出了儒皮法骨。
杨戬自然不能就这么简单弄个儒皮法骨类似,只有思想,没有行动力的东西出来。
在杨戬想来,他要编写的这些书籍,参照后世的教学模式。
从启蒙读物开始,要贯彻阐教“顺天应人”的思想,以此为中心。
然后以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作为品德标准,以法家守纪作为行为准则,以一定的武力,以及政斗经验护身。
最后以兵、农、工、医、算等等,作为教导弟子行动能力的教材,教出来的弟子,不能只会做文章,还得有一技之长。
当然,你要是都能学,那是你的本事。
而在学子学习的过程中,就能通过考察的方式,收到合适的弟子,以此作为光大阐教的基础。
那些没有被列入阐教门墙的弟子,他们便会出去入世,以此宣扬阐教的名声。
随后的日子,杨戬一边等待竹子发酵、沤烂,一边整理、编写书籍,同时还在准备教化二神器之中的另一样“印刷”,当然,墨这个东西是少不了的。
时间匆匆流逝,转眼间杨戬造纸用的竹子,已经完成发酵、沤烂。
造纸接下来的步骤当然要继续下去,杨戬用锦帛作好记录。
随即开始捶打,这个步骤的作用很简单,就是让竹子中更多的纤维被弄出来,为后面的步骤打下基础。
捶打这些沤烂的竹子,杨戬考虑到凡人的体能,特意弄出了滑轮组,用来吊起捶打竹子的石块。
将竹子捶打完毕,杨戬接着漂洗、捞纸、烘干、裁剪等步骤。
每一步杨戬都亲力亲为,不假人手,弄完之后还作好了记录。
仙宫中,杨戬摩挲了一下雪白的纸张,然后将纸张放在了刷满墨汁的活字印刷板下,将活字板轻轻压下,随即抬起印刷板,一页书就此完成。
杨戬刚刚将书页拿起,天际便有一道庞大的功德降下,这道功德比当初完成灌江口治水的时候还要多。
功德落下,杨戬自身的功德自然被他收到脑后的功德金轮中,其余的功德,或是被分润给康安裕等挖池子的人,或是落到造纸、印刷的工具。
当然,杨戬手中拿着那页纸张也有功德在其中。
我杨戬,绝不继续悲剧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