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某些人却是知道,那位御史大夫是公正之人,一心为公,一心为国,不过是为了保护某些人而做出的牺牲罢了。
因而皇帝陛下当年对御史大夫下达斩杀的命令之后,对待御史大夫一家的葬礼都是高规格的。
只是没有出现在世人眼中,以极其隐秘而繁华的方式把那位御史大夫一家埋葬。
虽然是斩首的结果,却不过是御史大夫一人,其他家人都是全尸,御史大夫死后,皇帝陛下更是让人安顿好,务必不可擅自对待。
林亦他们是学宫的学生,更是维护帝国统治最坚固的那批人,因而出身陇西道世家的李立青,出身学宫之后。
朝臣们虽然仍旧有些反对,却是不如曾经那般剧烈,同样不把对陇西道世家的忌惮放在李立青身上。
因为他们相信学宫对学生的培养,首当其冲的家国教育,便是学宫矗立帝国百年,而盛景长存得根源。
帝国朝堂的官员们即便忌惮陇西道世家,但是他们更加相信学宫对于那些学生的教导。
果不其然的是,到底李立青坐上帝国南军元帅的位置,一时间位高权重。
等到李立青乞骸骨归老之后,朝堂部分官员对李立青为官三十几年的经历盖棺定论。
李立青实在是担得起帝国军神的名号,虽出身陇西道世家,但一生所做之事,没有对不起帝国。
更加没有做过任何为他自己,为陇西道世家谋私利的事情,李立青可以无愧帝国,无愧百姓。
哪怕在历史上,都会有着一代名帅公忠体国,军神冕下李立青为国为民。
没谁可以对李立青置喙,哪怕是朝堂的官员,在历史上都只能直抒胸臆的写着李立青的事。
朝堂官员忌惮和警惕,以及对李立青的污蔑,那都是在朝堂上面为官的时候。
若是在李立青卸任归老,或是身死道消之后,依旧如此对待李立青,势必遭群臣唾骂。
因而,帝国以学宫为重,不是没有道理。
尽余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