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谙世事,声音则是要渺小的多,同时帝国南军元帅项信在这件事情并没有出声。
当时的军方,倒是有人小声议论南军元帅项信。可项信地位崇高,和李立青同时代。
没谁胆敢当着面大声说,军方不敢说这类事情。
而文臣更是不敢,毕竟项信不出面,对他们来说可是减少了不小的压力。
毕竟军方北军元帅出事,首当其冲遭受打击的便是文臣序列,在咸阳的朝臣那段时间苦不堪言。
整日都是听到外面哭闹的声音,可是不敢出去,整日战战兢兢,唯恐那些禁军来到自家的门前,要抓人。
躲过那场风暴,他们深知军方不可招惹,从此之后,文臣序列对于军方则是要收敛起来。
但是在朝堂站着的武将序列,则是没有那般好的待遇,反而遭受文臣序列最猛烈的还击。
毕竟文臣遭受非议,战战兢兢的时候,武将序列可是风言风语不停,对于文臣这帮睚眦必报的读书人而言,怎么可能不报复回来。
在他们心里,军方不敢惹,你们这些手中没权的武将序列还不敢打压。
这也是为什么,后来柳如逝担任军部尚书之后,数年不在朝堂面说话的缘故。
非是他不想说话,而是他没有说话的底气,那群武将序列的军部官员,直接被疯狂后的文臣序列给打趴下了,还没缓过劲来。
……
……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项信当年没出声的事情,好多官员都是没有想过来,却是不妨碍他们弹劾项信。
对于文臣而言,雪中送炭是不会在意的。
丝毫没有想到当年项信在三军哗然,压服朝臣的时候,可是半点话都没有说。
否则以项信在军方的威望,他当时的话,可以比拟李立青带领的陇西道。
要是项信出口,怕是帝国文臣官员几年都缓不过来。毕竟李立青带领的陇西道世家,加项信带领的帝国三军。
可不是简单的一加一,造成的后果必然呈几何倍数增长。
尽余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