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你也着相了。当年思廉真人一席话,让天下多少人误读,以为佛门皆是贪生怕死之徒。”如海和尚苦笑道。
当年思廉真人醉酒后曾打趣“乱世道士下山,盛世佛门敛财”,传到了江湖朝堂之上,很多人都解读为,佛门只敢在盛世装比,乱世一来就遁苟了。
但其实,思廉真人的本意根本没有嘲讽佛门的意思,他所谓的“敛财”,原意是“敛取人间香火”,而只有盛世的香火才最为鼎盛……虽然仍有人觉得这是思廉真人为酒后失言找补。
“道夫子还曾有云,小隐在山林之中,大隐在市朝之中,天下大定后,老衲本想寻个山林小庙,小隐即可。但承蒙陛下青睐,命老衲主持报国寺,老衲不敢负圣恩,近二十年来兢兢业业,不敢懈怠。”如海感叹道:“如今,老衲又蒙佛主点拨,修行有所小成,又正值社稷迎来风雨季节,老衲愿意大隐于朝堂中,替陛下分忧解难。”
皇帝微微颔首,忽然道:“你入了元神境之后,观太子时,有观测出什么吗?”
如海和尚一向古井不波的脸庞,突然紧绷了一下,连忙道:“万万不敢窥探太子的天颜。”
“你我之间,就不必惺惺作态了。”皇帝低声道:“可还记得,当年你我联手谋杀玉蒲和尚,失败后,玉蒲和尚逃脱时曾对朕下了言灵偈,诅咒朕晚年将会众叛亲离、祸及子孙。”
“陛下多虑了,您有天命之气加身,诅咒岂能奏效。”如海劝慰道。
“但那时朕还没有天命之气加身。”皇帝的威严面容显露出些许的不安:“而且,那时太子也尚未出生……”
如海沉默不语。
皇帝突然莫名的躁动起来,起身在殿内走动,沉吟道:“太子出生时就是早产,气息微弱,靠着高人相救才存活下来。这几十年间,即便有名师教导,有药物滋补,但仍旧体质孱弱,朕无数次担心他……嗨!”
这些话,皇帝憋在心里几十年,也就敢和如海说一说。
不过私底下,还是有很多明眼的修行者都隐约看出,太子的身子不太行,说难听些,就是难以长寿!
“另外,裴无常逃亡前,曾跟朕叫嚣,说朕之所以福缘深厚,有一部分就是从太子身上获得的,这也是太子体弱多病的根源,待到天下一乱,太子的福缘也将加速流走……”皇帝魔楞般的低吟道,眼中闪现激烈的神采。
“陛下,裴无常这是意图在您身上撒下心魔的种子。”如海劝解道,亦是忧心忡忡。
对于皇帝过河拆桥、屠戮功臣的行径,天下人多有诟病。
这里面,除了一部分勋贵确实和裴无常过从甚密,乃至参与谋反,还有一些“欲加之罪”,也是裴无常给皇帝种下的“心魔”导致的。
皇帝看着孱弱又仁厚的太子,很怕皇位传到太子的手上后,来不及承继大业就先遭不测,于是借着剿灭谋逆余孽的名义,大肆削弱勋贵势力。
“那你老实跟朕说,你从太子身上看出了什么?你入元神境那一夜,太子就在旁边,你肯定看出了一些隐秘!”皇帝走到如海的面前,疾声催促道。
他很早就想问了,但怕问出一个可怕的答案。
如海不敢对视,垂下眉眼,低声念诵了一声佛号。
皇帝见状,眼角抽搐了一下,咬牙道:“是不是太子的福缘的确不多?”
如海继续沉默。
皇帝的心态崩了。
笔挺的身姿,陡然间松垮了下来,且摇晃了两下,险些站立不稳。
他张了张嘴,声音从牙缝里挤出来:“真没有解救的法子吗?”
“人之寿命,即天命使然。道教圣人云,天道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正验了此意。”如海叹息道。
也幸亏皇帝这几十年里早有了一些心理准备,此刻才能勉强保持住理智。
但情感上的冲击仍是毁灭性的。
皇帝忘记了怎么走回桌旁,颓然的坐下来后,面目失神,口中不断呢喃着:“那该怎么办……那该怎么办……”
就在此时,太监忽然在殿外面朗声道:“北斗司百卫,余闲拜见陛下!”
我每天出门看黄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