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他找到了自己的存在感。
每天沉浸在剧情和人物的安排上,还真让他做出了成绩。
从勉强签约到小有名气,再到签了大神约,他用了八年。
今年才28岁的他,父母已经年过六旬。
感触最深的一次,是六七年前为了让他在屋子里安静写书,父母两人大年三十,外出散步,然后在冰天雪地里,双双摔倒被送进医院。
通宵码字的他对此一无所有,直到饿的受不了找吃的,才发现父母二人彻夜未归。
那一次对秦家明的触动很大,于是他背上行囊,去了别的城市,租了一套房子独住。
父母攒钱给他买房的事情他自然知道,明面上爸妈说是为了他将来娶媳妇做婚房所用,实际上,那是为了不让他有后顾之忧,安心拼属于他的事业。
秦家明读过不少书,青春时期陪伴他时间最久的,就是那些书中故事。
他是一个合格的读者,对感兴趣的书,仔细通读三遍,仍然不厌倦。
对于来自父母的关爱和问候,也可能是出于愧疚,让他觉得过于沉重,这份沉重且浓郁的情感,反倒激发了他的逆反心理。
让他在感恩感动之余,还想要远离他们。
可能这就是人的复杂之处。
秦家明明白很多道理,也清楚的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
但有时候,行为和思想根本不受自己控制。
如果是一个傻子就好了。
给吃的就笑,被打了就哭,简简单单……这是他写书遇到瓶颈时,脑子里经常冒出来的想法。
虽然他这个人和大多数写小说的人一样,理性大于感性,惯以站在第三视角看待事物的发展和运行规律,保证自己的逻辑一直处在自洽的范畴之内。
但感性时不时的占据上风,还是会让他产生诸多不符合正常人逻辑的混乱想法和不好的念头。
最艰难难捱的那段时期,秦家明甚至想过去看心理医生,他也确实在网上花费重金,预约了一位业内颇为有名的医生。
但是最终因为社恐,因为个人的原因,放了那位心理医生的鸽子。
而这,同样让他愧疚自责了许久。
愧疚于不该花这个冤枉钱,自责于自己不应该认为自己有病。
亏自己还是一个写书的作者。连最简单的,身为作者的情绪都管控不了,如何能通过文字渲染和剧情的安排,以及人物的情感变化,引起读者的共鸣?
他迫切的想要做出改变。
但又不知该如何改变,舒适圈虽然舒适,但它却是一个金箍,不知道唐僧什么时候会突然发疯,默念紧箍咒,让躺在舒适圈里享受安逸的自己,痛的死去活来。
文娱之大野心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