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其他的竹简上写的是什么?”曹丕看完竹简上的内容后询问道。
“是我撰抄的前朝与本朝的一些案例典故,以此来作为参考借鉴。”毛玠回答道。
“先生这样做利于百姓,恐不利于自己今后的仕途。”曹丕消化了竹简上的内容后说道。
“对现状视而不见,无异于将黎民百姓推入火海,使君若是能接纳我的意见,做不做官我倒是无所谓的。”毛玠义正言辞地说道。
“先生高义。”曹丕对毛玠充满了敬佩之情。
“公子如此年幼就对改良民生之法感兴趣?”毛玠看着曹丕言谈举止很成熟,觉得有些恍然。
“我从谯县到鄄城的路上看见了太多的惨像,所以想为父亲分忧,为百姓做些事情。”曹丕坦诚地回答道。
“子桓公子倒是与子昭公子很相像。”毛玠忽然笑道。
“我二兄?”曹丕脸上露出了疑惑的表情,回头看向同样懵逼的曹真。
“公子不知?”毛玠与曹丕四目相对,曹丕的惊讶明显要大于毛玠一些。
……
“二位公子,这里就是东阿令府了。”毛玠对着曹丕、曹真二人说罢,敲了敲院门,开门的佣人看见来人是毛玠后,便将几人迎了进去。
“孝先,你和曹将军谈的如何了?”说话之人正是曹丕之前见过的枣祗,枣祗此时面露期待,盼望着能从毛玠的嘴里得到好消息,“子桓公子,子丹公子,你们怎么在这里?”
“伯孝先生,我们是来向你请教的。”曹丕恭敬地回答道。
“请教?”枣祗看着毛玠,毛玠一脸无辜。
“孝先先生刚才给我们说了先生的屯田策,我们二人对此很感兴趣。”曹丕的回答让枣祗色变。
“稍待,孝先你随我来一下。”枣祗严肃地招呼着毛玠走进了内堂。
“怎么了?”毛玠疑惑道。
“你糊涂啊,子昭公子随我学习这件事,已经会招来使君的猜忌了,你怎么还拉来了其他的公子?”枣祗有些急切地说道。
“使君不是已经同意让子昭公子跟着你了吗?再说子桓公子和子昭公子一样,他是主动来找我的。”毛玠回答道。
“主动找你的?”枣祗疑惑道。
“我今日去找曹洪,正如你们所预想的一样,他把我给轰出来了。随后子桓公子就找到我,他说他对蓄粮法很有兴趣。”毛玠露出无奈之色,向枣祗阐述了自己今日经历的全部事情。
“我本来就对曹子廉不抱太大的期望,连曹文超与曹子和都不愿帮我们,更遑论曹子廉了。”枣祗一脸鄙夷,随后问起了曹丕的事情,“你与他讲了屯田策的事情了?”
“只是略有提及。我认为子桓公子素有才名,交谈间他也流露出对百姓的怜惜,子昭公子正好在你这里,我便把他带过来了。”毛玠回答道。
枣祗听后紧缩眉头,在后堂中来回踱步,面露忧郁之色。
“伯孝,你为何如此悲观,此等利民之法使君岂有不采用的道理?”毛玠看着枣祗愁眉不展的样子问道。
“孝先,你可不要太天真了,使君如今在兖州根基未稳,袁术陶谦环伺兖豫,曹氏宗亲战功赫赫,我们此举未必能够轻松说服使君。”枣祗回应道。
“那你说应该怎么办?”毛玠听到枣祗的回答后顿时没了信心。
“屯田策与蓄粮法互为表里,我们只能寄希望于使君身上了。”枣祗坚定地说道。
枣祗与毛玠走出内堂,枣祗拿出两卷竹简给到曹丕和曹真,竹简上用浓墨赫然写着屯田策三个字。
曹丕打开竹简,竹简中的内容包括了开垦荒地的选址,粮食的贮存与运送,农具的利用率等一系列问题,曹丕被其中所谈到的分田之术吸引了目光。
分田之术是按照实际收成的不同,以官六民四的比例纳租谷,佃户在丰收之年多纳粮谷,而歉收之年则少纳粮谷,与大汉沿用至今的计牛输谷有着很大的不同。计牛输谷是规定官府把耕牛租给佃农使用,佃农以租的耕牛多少,交纳三十税一的的谷粮。
我是曹子桓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