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李卫国,孙红军也挺热情,问明来意,在得知李卫国是来卖鱼的,他也有点意外,还探头往水桶里瞅了瞅,惊呼一声:
“爸,好大个儿的王八!”
“咋说话呢。”孙父训了儿子一句。
孙红军缩缩脖子:“爸,我是说,这里边有两条甲鱼。”
孙父也探头一瞧,然后使劲一拍大腿:“哈哈,好,我正琢磨给红军的临时工办转正,想给领导送点礼,这俩甲鱼正好,我们主任就得意这口!”
李卫国一听,也连忙表态:“孙叔,那这俩甲鱼就送您了,真要是把红军的工作办成,那也是大喜事。”
“不成不成,哪能白要你的东西呢,这玩意金贵着呢,上回我们主任买回来一只,还没这个大呢,就花了五块钱。”孙父连连摆手。
说着,他就掏出钱包要给钱。
李卫国也敞亮,考虑到以后还要麻烦人家,根本没肯要。
两世为人,在待人接物上,李卫国远比他现在的年龄表现得成熟。
孙母过意不去,硬是塞给了李卫国几张布票。
在婉拒了孙父孙母吃午饭的邀请之后,李卫国把东西归置到推车子上,这才告辞离开,直奔供销社。
兜里一共揣了二十多块钱的巨款,他当然忍不住要采购一番。
这个年代的供销社,那绝对是经济中心,像后来遍地的小卖部啥的,如今一个都没有,就算你买盒香烟,也得来这。
李卫国迈步走进供销社,迎面传来一阵凉风,抬头瞧瞧,供销社屋里的顶棚,垂着好几个大吊扇呢。
屋里很是宽敞,柜台一节连着一节,摆着琳琅满目的商品,从烟酒糖茶,到布匹鞋帽,再到五金农具,一应俱全。
李卫国自然是先转悠到食品柜台前边,掏钱准备买一斤江米条,给小妹当零嘴吃。
售货员却瞥了他一眼,拿着笔开票:“先到那边交钱。”
李卫国这才想起来这茬,接过票去交款,然后就听到传来售货员的一声嘟囔:山炮。
虽然李卫国没怎么往心里去,可是听着也不舒服。
没法子,这年头的售货员是最吃香的好职业,难免眼高于顶。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凡是能掌握物资的单位,一般都不错。
李卫国也没急着交钱,他还记得,大姐还叫他顺道买盐和碱呢。
盐是大粒盐,上秤论斤称,粗盐微微泛黑,不像以后的盐,都是雪白雪白的粉碎盐。
碱也都是大碱坨子,敲碎了零售。
李卫国看到旁边还有装酱油的大缸,正好从孙红军家出来的时候,要了俩空瓶子,于是又打了一斤酱油和一斤醋。
为什么叫打酱油呢,因为售货员用的量具,就是上面带个提手,下面是类似搪瓷缸子的提斗,有一斤的,也有半斤的,最小的是一两的。
像是酱油和散装白酒之类,都用这种提斗。
把提斗伸进大缸里面,轻轻一搅,再提上来,用漏斗灌到顾客的瓶子里面。
像打酱油,打酒,打醋,都是类似。
而且这里面也有技巧:紧打酒,慢打油。
售货员的手抖一抖,那差别都不小,要不怎么售货员牛气呢。
买完这些零碎,李卫国又到了卖布匹的柜台前面,把几张布票全都用了。
大姐天天穿的衣裤,都是补丁摞补丁的。
年轻的大姑娘,谁不希望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还不是条件不允许。
除了家里面没钱之外,没有布票,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这时候是计划经济,盛行各种票证,许多商品都是凭票供应。
什么粮票布票副食票,酒票烟票工业票,没有相应的票证,你有钱也买不了东西。
李卫国给大姐扯了一块的确良,又给小妹买了一块小花布,这才满载而归。
春风得意脚步疾,李卫国拉着推车子,一口气回到大馒头屯。
东西有点多,李卫国也没直接从村里走,打村子后边,绕回家里。
“哥,你回来啦,呀,这么多东西!”
重生七九从种田开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