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翻过身来,把一把干草撒了过来,“你小子能不能别乱说话,这是在诏狱呢,要被锦衣卫听了去,你也不用等三年后了,明天就诛全族了!”
朱阳侧身看了看监牢,周边就这一处牢房,还没锦衣卫巡视,叹息道:“我也是怕死,只不过想活着,那必须给自己找条路。”
“我承认,教一些弟子入仕是有想法的,永乐朝文官被压制,勋臣武将随着永乐皇帝建功立业,压制文官是好,但武将气势过盛,哪个当皇帝的都会担忧后世子孙能不能压制得住!”
“我想的是,万一后世皇帝动了心思,想稳固朝堂来个消耗武将,那文臣地位便有了转机。”
朱棣躺在干草上抱着手,朱阳的话,正是他做皇帝最担忧的事,而且这小子居然猜到了他的后手。
普天之下,这秘密只有他自己知道。
“你说什么胡话,大明朝以武功入勋贵爵位,军户世代相传,只要军户利益不受损,他们没理由让皇帝忌惮。”
“可良禽择木而栖,若后世皇帝无心继承永乐皇帝的功业,他们建功立业的机会就少了,少不了要动心思。”
历朝历代,向来是武将主战,文臣一旁和稀泥。
要是皇帝没了开疆拓土的心思,这帮人只会在固有的体系中捞钱,少不了看文臣的嘴脸。
朱棣自然清楚,眼下朝堂上武将勋贵声势正隆,他要北伐漠北,文臣都是一律苦劝,就连老大这太子都一直反对。
这也是他对老大不满的地方。
他要靠武功来洗刷靖难的名声,老大偏偏不计较这些,老说什么让百姓安居乐业,就能扭转他的名声。
可他不会这些,招揽了那么多官吏设立内阁六部,这天下都治不好,百姓安居乐业不就是空谈,岂是让他这个皇帝下几份圣旨就能有所改变的。
所以他也在培养汉王,大明朝这么多能征善战的武将,汉王这浑球虽然狂妄自大,但却是最像他的。
老大朱高炽是守成之主,老二朱高煦却能维系当前传承。
是治国,还是以武功来治天下,这是他纠结的地方。
朱阳说的武将会动心思,那也只会在老大朱高炽手底下做文章,没准就是老二带领的。
“你的意思是,这些勋臣武将,会因为永乐皇帝在继承人身上,惹出乱子来?”
朱阳点点头,“肯定会这样,所以能救我的路子,我琢磨就靠我那几个弟子了。”
“你那几个弟子根基不稳,没什么用!”
朱阳笑道:“我自然有良策,依我所见,勋臣武将是不会支持这位对老父亲出征都不满的太子的,那太子就需要一帮能臣辅佐。”
“他们要在治国上解决太子忧患,那我就算在死牢,也是十分稳当!”
朱棣意兴阑珊,“妄议社稷传承,你胆子越来越大了了!”
“我都做了,还怕什么议论!”
“老丈,你要是想稳定家族,听我的押宝太子。”
大明圣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