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不好?”张一凡听了,不以为然道,“你的名字让更多人知道了,大家才知道,哦,原来这个世界上还有你的存在,对不对?后世的人,也才能知道你是谁?”
朱镜静听了,眼睛睁大了一会,最终还是摇摇头说道:“张朱氏便是我,临安公主也是我,我已经有对外的名字了,我的名字,只有夫君和亲近的人知道便行了!”
说到这里,她顿了顿之后又道:“而且故事都是夫君的,又岂能署我的名字?”
听到这话,张一凡便明白,要想转变古人的观念,并不会那么容易。
洪武初年,百废待兴,一旦规矩定下之后,便是几百年的传承。
通过故事的方式,推广白话文,通俗文学,甚至回头还可以创办报纸之类的。
不过这些事情并不急,慢慢再说吧!
此时的张一凡,因为受封驸马都尉,完全可以说衣食无忧,他便有了一个更大的目标。
在后世的时候,西方通过大航海时代,从殖民地掠夺财富,造就了西方国家的发达,从而让他们有底气提高社会福利待遇。
也是如此,西方的百姓活得更轻松,如此一来,他们不用为衣食过多的操劳,可以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从而在各个方面都能有成就出来。
说什么西方人动手能力强,说什么西方人聪明,所有的这些,其实都是建立在物资基础上的。
上一辈子的时候,这些方面不可能改变;但是,老天给了机会,让张一凡魂穿到了洪武初年,他就想着,看看是否能改变未来。
让华夏人的日子都能过得好,不再挨饿受冻,有宽敞的房子住,能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把柳家村建设成为大明第一村,随着朱元璋把水泥赐给村社,这一点很容易实现。但是,以这种模式推广,让大明所有村子都富裕起来,却是很难。
并且在这大明朝,有很多制度非常不友好,要是有可能,也要影响朱元璋同学改变掉才好。
想着这个,张一凡想起来了,柳家村村社的水泥作坊已经在开工,存了不少水泥了。但是价格还没定,得去请示下朱元璋才好。
等过两天朱镜静回娘家,自己也要进宫谢恩的时候,就问问老丈人吧!
朱镜静这边,也找到了事情做,就是把张一凡讲得故事都写下来,回头要带去宫里面。
这其中,张一凡看了之后,果断要求朱镜静,这个故事就用口语式的写法,且加上标点符号。
古人的句读其实很简单,就是用点分开形成句子而已。张一凡就把他知道的标点符号都告诉了朱镜静,让她这么做,减少对文字传播的限制。
“夫君,如此一来,岂不是三岁小孩都能看得懂了?”朱镜静学会之后,有点难为情地说道。
这种写法,太白了!
张一凡听了,直接反问道:“我们的目的,不就是让更多的人看到,让喜欢故事的人都能读到这个故事么?那为什么要在理解这个故事上设置难度呢?”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又说道:“学问的传播,其实也是如此。我们传播学识,目的是传播,要是有更容易的方法,把学识教给每个人,那不是更好么?你说大明朝只有十个人有学问,还是大明所有人都有学问,哪种更容易出更多的人才?”
听到这话,朱镜静的眼睛就亮了,立刻对张一凡说道:“夫君,你这番话该和父皇也去说说,估计父皇会爱听!”
虽然女人不得干政,但是朱元璋的求贤若渴,宫里面的人也是知道的。
张一凡用极端的例子一说,朱镜静自然就明白这个说法对她父皇肯定有吸引力了。
事实上,对于知识传播设置障碍就是那些读书人自持身份的一种手段。
张一凡当然知道,朱元璋应该会能听进去,但是说事总要有个由头,最好的方法,就是先让朱元璋看到这种加了标点符号的白话文,知道有这么一个情况再加以说明会更好一些。
明初:翻云覆雨成新学圣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