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琪说到这里,怕自己说得不够明白,或者是怕皇帝不明白,就连忙解释道:“如今我大明之兵力强盛,倭寇必然不敢深入内地。如若不然,必灭之。而倭寇不敢深入内地,则抢不到东西,无利可图之下,必然退去。久而久之,倭寇自当不会再来。如此,倭寇之患,便除之!”
他的这个对策,和后世满清为了对付郑成功的水师有异曲同工之妙。说真的,以李琪的智商,他是想不出来的。
在李善长定下计策,迫使朱元璋考较治国安邦之道之后,他就从方方面面给儿子做过功课,倭寇当然算是明初的大问题,他也是有讲解过的。
因此,李琪才能在听到朱元璋问话之后,第一时间便给出了这个建议。
说到武事,在场的武将就更关注了。比如几个带兵的藩王,还有曹国公李文忠。
说实话,他们听了李琪的话之后,多是不以为然。
这是什么?这是躲着人家,不憋屈么?
大明刚开国,就这么憋屈,绝对不是这些武将能忍的。
不过今天并不是出国策,而是皇帝考较青年才俊选驸马。因此,他们几个武将全都看着,并没有说话。
朱元璋听了,并没有马上说话,看他表情,显然是在思考。
亭子内外,又一下安静了下来。
梅殷自认为他在前面的回答,并没有什么问题,或者比起张一凡的回答,要稍微逊色一点,至少人家拍皇帝的马屁同时,也在想着营救那些好官。
在这第二个问题上,他同样不想失分,更因为,他对李琪的话,非常不满意。
看到皇帝在那思考不说话,他就忍不住了,当即向朱元璋说道:“陛下,此乃误国误民之言也!学生敢问,如若真是如此做的话,大明沿海之百姓皆靠海而活,他们怎么办?”
说着这话时,看到朱元璋转头看向他,梅殷便慷慨陈词道:“学生以为,我大明兵强马壮,倭寇敢来,杀便是,学生就不信,我朝官军会杀不赢那些倭寇!”
他的这个话,极得几个藩王和曹国公的好感,一时之间,他们的脸上,都是浮现出赞赏之色。
但是,朱元璋却是微微皱眉,随即反问道:“那么长的海岸线,倭寇不知从何处登陆,如何防之?军队调动,粮草军饷,如何解决,这些事情,你想过没有?”
“……”梅殷一听,顿时哑然。
这个时候,他到底还只是十六岁而已,虽有热血,但是经历不足,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这不,李善长的脸上就露出了一丝笑意,似乎很享受眼下的这种局面。甚至他儿子,自然也是如此。
至于梅殷的老师宋濂,却是微微摇头:这个学生,还需要历练才好!
朱元璋见问倒了梅殷,就转头看向张一凡。
这个小子,经常有让他出乎意料之外的表现,那这个事情上,他会不会给自己什么特别惊喜?
心中这么想着,朱元璋便开口问道:“张一凡,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
倭寇的事情,张一凡之前没想过,但是,借着前面李琪和梅殷说话的空档,他结合历史也是想了下。
因此,朱元璋这一问之下,他也能马上就回答道:“陛下,如若大明开国之初,兵强马壮就如此被动,一味防御的话,那以后怎么办?历朝历代,以军力而言,一般都是开国之初为最的。”
朱元璋听得很是有点意外,他从来没有从这个角度考虑过问题。此时一听之下,顿时若有所思。
虽然说在华夏的历史上,未必所有的王朝都是开国军力最强,但是大差也不差,就是这样一个情况。朱元璋自然不可能认为,他的朱家王朝就会是例外,会是一代比一代强。
那么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来了,如果他都这么被动防御,装作倭寇问题不存在,那以后他子孙的时候怎么办?
一旦涉及到朱家王朝的长久问题,朱元璋自然是最为重视的。
看到他非常严肃起来,在认真思考张一凡的提问,李善长顿时就急了。
明初:翻云覆雨成新学圣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