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朱镜静的因素,他多少也是有一些考虑的。因此,他心中的天平,稍微平衡了一点,对于朱镜静的婚事,不再那么偏重。
如今他知道了李家搞得事情,说实话,他是不高兴的。因为李善长把他的能耐,拿来左右他,也算是对付他的一种了。
想要这么有把握,朕偏不如你愿!让你知道,朕可不是好算计的!
这就是朱元璋思想的转变。
还有,那个梅殷,是宋濂的学生,他也是见过的,很是喜欢这个梅殷。不管是风度气质上,还是文学水平上,符合朱元璋对于才子的预期!
只是他没想到,这个梅殷竟然也报名参加了选驸马。如果不是朱镜静已经有人在抢了,他还真会做主直接选他当个驸马。
不过如今的情况,这个梅殷也加入到了当大驸马的行列,说实话,他有些纠结了。
和功臣联姻,稳固皇权统治;爱才之心;女儿的感受等等,交织在一起。再加上李善长的小心思,梅殷也算是功臣联姻,还有张一凡确实也有一定的才华,这些因素混杂着,最终,朱元璋做出了决定。
……………………
这一天,张一凡正在捣鼓羽毛笔,总算是做了三支合适的,燕王府那边通报消息的人就到了。
“今天朝堂上出了大事!”
张一凡听得有点好奇,便问道:“什么大事?”
“各地衙门向户部呈送钱粮及财政收支、税款账目时用了事先盖了官印的空册,陛下闻报勃然大怒,已经下旨彻查,缉拿各地主印官和副手进京。据说主印官斩,副手以下杖一百充军。”
一听这话,张一凡便知道,明初四大案之一的空印案爆发了。
对于这个事情,在后世其实有不少讨论,他刚好也关注过。
在他看来,这个空印案为什么发生在洪武九年?这其实是个问题!
因为按照说法,空印这种做法,从元朝开始就已经有了,并且约定成俗地就这么做的。这也就是说,洪武朝也一直是这么一个做法。
那么问题来了,这种事情,朱元璋怎么可能到了洪武九年才发现?
还有,后面有个叫郑士利的人上书,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也解释地清清楚楚,但是,朱元璋依旧暴怒,似乎非常蛮不讲理,甚至把放了的人,都抓了起来,连带这个上书的郑士利一起抓去劳改了。
后世的一种解释是,朱元璋极其厌恶贪官污吏,因此走了极端。
但是,这在张一凡看来,就这么说朱元璋,绝对是有点浅薄了。
朱元璋是什么人?
从叫花子、和尚起家,一步步从元末争斗出来,最终当上开国皇帝的。如果他容易极端,不知道变通的话,他能当上开国皇帝?
所以说,张一凡看来,朱元璋绝对不是一个歇斯底里的人。这个空印案的背后,绝对还有不为人知的秘密。
结合后面发生的胡惟庸案,以及张一凡来到洪武朝之后,不断通过燕王府这边获知的消息,他推测,这个空印案归根结底,还是和朱元璋稳固朱家王朝有关。
这个有关,并不是说贪腐毁掉大明王朝,而是为了震慑胡惟庸,或者说,是在于宣示皇帝权力。要不然,只是贪腐的话,那个郑士利都解释清楚了,至于还要歇斯底里,以至于后世有的人认为朱元璋是个疯子么?
空印案,杀得其实都是地方官。而这些地方官到京师,都会拜胡惟庸这个宰相的码头。肯定是这样的事情到了一定程度,超出了朱元璋的忍耐力,他才会借着空印案收拾一波。
说到底,这其实也算是相权和皇权争斗的一种,只是这第一次,是地方官遭殃。等再过几年,朱元璋直接掀桌子,把宰相这个职位都干掉了。
就目前来说,这个空印案和张一凡的关系不大,因此,他听了也就听了,并没有多关心,毕竟,殿试的日子马上就到了。不管怎么样,他也总要好好准备的,要不然,朱棣会阉了他!
和朱棣打交道久了,张一凡是明白他为人,绝对是说到做到的主!
明初:翻云覆雨成新学圣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