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明显,不但朱元璋能看到,胡惟庸自然更能感受到的,这要能让胡惟庸还不介意就怪了。毕竟胡惟庸一直试图拉拢李善长这个对朝局影响非常大的大明开国第一功臣,联合起来抗衡皇权的。
“呵呵,别以为我离开了你就不行了!”胡惟庸咬着牙自言自语道,“等着瞧好了!”
虽然是这么想着,但是他的心中,始终不大痛快。
过了一会之后,他忽然喊话叫进来一个家仆,吩咐他道:“暗地里散布消息出去……”
朱镜静在后宫发飙的话,只有在场的那些命妇知道。涉及到李家的事情,这些命妇回去,最多是关起门来告诉自家老爷而已,外面的人基本上是不知道情况的。
如今胡惟庸不介意给李善长再添点堵,让他的手下把朱镜静发飙的话传出去。
至于胡惟庸自己,从第二天开始,他放下了身段,不再拒见那些没影响力的偏远地方官员,以此显示他这个宰相的低姿态,以贤相之姿笼络更多的官员。
………………
柳家村这边,慕名而去的城里人,再去之时,就开始不时听到有关洪武大帝的故事了。
比如说,洪武大帝到某某家来过,走过某某路,夸过某某话啥啥之类的。
反正朱元璋确实带文武官员驾临过,不是当事人,压根没法核实柳家村村民说话的真实性或者夸张程度。总之,让外村人听了之后,就感觉柳家村充满了当今皇帝的光辉,让人油然而生对皇帝的敬畏和对柳家村的羡慕和尊重。
就算来头再大的人,到了柳家村,想要撒野的话,也要掂量下自己的小命。
比如说,一脚踹个篱笆,就有村民跳出来说这个是皇帝摸过的,你好大的胆子敢踹?
又比如说,你敢打人,他可是在皇帝面前露过脸的,回头就去告你御状!
如此种种,反正就是扯虎皮当大旗,狐假虎威的思路。
只要不是真得脑子有病,一般人都会规规矩矩起来,不敢到柳家村来当大爷了!万一事情闹大了,那还真可能闹去御前,敲那登闻鼓的!这种事情,已经发生过一次了。
至于张一凡自己,则还是在跟着郑敬学读书识字,顺便每天听下南京城里传来什么消息。当然了,静静的消息,他也打听,但是多半是没消息。
第五天的时候,大牛从城里回来,给他带回来了一个消息,说城里的茶馆酒楼已经有在传,说大公主骂韩国公世子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都能当爹的人,竟然还想着要娶她!说民间有不少人很同情大公主!
张一凡此前压根不知道后宫的事情,此时听说,便问了朱棣,才算是了解了情况,不由得更是欣赏朱镜静了。这是个追求婚姻自由,反对封建压迫的模范女侠啊!
他问朱镜静的近况,朱棣告诉他,朱镜静如今都不爱吃美食了,没事就画画,画得都是张一凡或者柳家村的山山水水。父皇很恼火,禁止消息传到宫外。
末了,朱棣警告张一凡,一定要竭尽全力,不能让朱镜静失望。要不然,他真会阉了张一凡。
至于张一凡自己,当然也是非常努力了。
《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论语》都已经学了,大部分的意思,他本身就知道,还有一些不懂的地方,问下郑敬学也就知道了。
不过随后,他就遇到难题了。
会识字,接下来自然是要写字了。结果,张一凡的毛笔字就没有功底,握着毛笔写了一些字,如果说是蒙童初学,那绝对是不错了。
可是,张一凡只有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去和天下才子比试,就这写字水平,绝对是看到就要减一半分的。
怎么办?
郑敬学一开始还怀有希望,觉得张一凡是天纵奇才,让他抓紧时间练字,说不定能像识字一样,几天时间内就能写好了。
可是,最终郑敬学失望了。
明初:翻云覆雨成新学圣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