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迎出厅堂的门,只见庭院里站着一个青年,约二十来岁的年纪,身长八尺,面皮白净,身材瘦削,剑眉星目,丝毫看不出此人武力有多高强。
“敢问这位莫非是赵子龙?”曹德拱手笑道。
赵云也上下打量了曹德一番,然后还了一礼道:“赵云见过曹少君,在下接旧友书信前来一叙,打扰了。”
“客气,”曹德道:“能邀子龙前来兖州相见,是我莫大荣幸,还请里面就坐详叙。”
“请!”赵云跟着曹德,欣然进到厅堂内。
其实赵云心里很清楚,夏侯兰邀他前来,用意何在,自然是想让他效忠。
可是他自从公孙瓒那里离开之后,择主已经变得非常谨慎了。
此前他们常山人多崇拜门第显赫的袁绍,纷纷前去冀州投奔。
但是他却看出袁绍志大才疏,空有其名,难成大事,于是带领一众青壮前去投奔刚刚诛灭黄巾军,声威大震的公孙瓒。
公孙瓒虽出自令支公孙氏这等地方豪族,但却只是庶子出身,能有今天这成就,完全依靠自己的打拼。
赵云以为,这等从底层爬起来的边郡武人,或许能跟他的理想契合,让他施展胸中抱负。
可是赵云看到的公孙瓒却是,对深受百姓爱戴的幽州牧刘虞说杀就杀,对青州刺史,冀州刺史这些官职随意任命,对他赵云也仅仅任命为主骑(骑兵队长)。
赵云大失所望之下,以兄长亡故为由,果断离开了幽州,回到老家常山真定县。
此番接到夏侯兰的信,虽然不好驳这位同乡挚友的面子,只得前来相见,但想让他效忠,至少得看看兖州的曹氏政权跟他的理想契合不契合。
待坐定之后,有侍从端上茶水。
赵云端起茶碗浅饮一口,淡然道:“云在常山时,听闻朝廷任命京兆人金尚为兖州刺史。
后来那金刺史赴任途中,为不明身份之流匪堵截,只能逃往淮南,投奔袁术去了,少君可曾听闻此事?”
这件事也不是什么新闻,世人用脚指头想都知道,那流匪就是曹操派人假扮的。
对于这件事,关东人倒也没什么意外,毕竟曹操实力如此强大,已经坐稳了兖州。
长安朝廷想要一纸任命,就让毫无根基的金尚接手,让曹操主动让出兖州,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可固然如此,这件事论起来依然是曹操违抗朝廷命令,以武力对抗汉室,他兖州牧做的名不正言不顺。
此时赵云公然提出来,且看曹德如何辩解。
“我也听闻过此事,”曹德微微一笑道:“前任兖州刺史刘公,不幸为蛾贼所杀,当时兖州群龙无首,眼见有倾覆之危。
家兄临危受命,为兖州各郡守士绅公推,代理兖州牧。
经过艰苦鏖战,数度身陷危局,方才平定蛾贼之祸,保全兖州百姓。
后来家兄派人向朝廷报捷,奈何李傕郭汜二贼把控朝政,阻塞言路,以致使者无法到达长安,朝廷亦不知兖州实况,故而另派刺史前来赴任。
想来若非那李郭二贼从中阻挠,以我曹氏家世名望,以家兄平定兖州之功劳,难道不能受封兖州牧?”
赵云听完,端着茶碗沉默无语。
曹德把罪责都推到李傕郭汜身上。
朝廷因为不知情,所以做出了错误任命,这样的回答倒是很巧妙。
只不过曹德所说也算实情。
曹操乃是太尉之子,家世显赫。
而且当时官职已经是东郡太守,又临危受命,平定兖州黄巾之乱。
立下那么大的功劳,按道理也就应该受封为兖州牧。
只听曹德继续道:“子龙有此一问,是否怀疑此事乃家兄所为,进而怀疑家兄对朝廷不忠?”
赵云道:“并非云怀疑,实乃天下人,都有此议论。”
曹德叹口气,朗声道:“以讹传讹,三人成虎之事,时常有之。
家兄曹操,开局救咱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