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起经历之曲折,赵官家丝毫不比南渡臣民差上分毫。
敌将追杀,内侍乱政,权臣胁迫,武将逼宫,这些赵官家也一一经历过。
康王登大宝,无非侥幸而已。
胆怯、好色,是张浚最初给康王的评价。
无能、狡诈,是张浚离开行在之前对赵官家的评价。
如今的圣上,一无容人的胸怀,二无复国的坚忍,三无明君的资质。
一个三无的圣上,全凭好恶亲疏用人,局势稍有异动就瑟瑟发抖的无能之辈。
在张浚看来是不配为人君的。
但宗室凋零,再怎么推选,目前的圣上都是绝对的正统。
行霍光之事,只怕祸起不测。
如今的小朝廷,只能有郭子仪,不能有周公旦,更不能有霍光。
前宰相李纲就有霍光之姿,老死汴梁的宗泽,亦是儿视当今天子。
他们的兴亡结局,张浚算是全程观看了。
如今杨时老儒的后人,一个双进士的倒霉蛋,竟敢揣着霍光之心,议论天下大势。
张浚可以清楚的看到他的结局。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不正是八闽杨家最好的写照吗?
想及八闽杨家的前身弘农杨氏,张浚也有了深深的危机感。
他虽说也能攀附张九龄之后这样的门第,但比及弘农杨氏,还是差了太多。
自汉初弘农杨氏开枝散叶,杨氏一脉,有无数的分支,这些可都是黄天荡那小儒天然的盟友。
昔年振兴杨家的大儒杨震,有关西孔子之名。
如今的杨时夫子,也是天下大儒,能与之比肩的只有前御史中丞吕好问。
南有杨中立,北有吕舜徒。
若是让杨博这小儒在黄天荡成事,将老杨夫子,推成八闽孔子或是江南孔子。
那杨家就要起势了,以如今人才凋敝的官场而言,杨家势力必然会借机不断攀升。
如若杨博在黄天荡胜了宗弼,借助军势,强撑杨家的攀升。
不正是以前弘农杨氏,权倾朝野的老路子吗?
停笔沉思,张浚脸色更加阴沉,此次或许面对的不是黄天荡的一个小儒,而是八闽的老杨。
“晚过江,婚宦失类。”
嘴里慢慢念叨着东晋杨亮父子的遭遇,张浚心里也有了定计。
杨亮父子为门阀显贵,只因没有随帝过江,就遭到了猜忌,只能做以武取职的仓皇之辈。
后被桓玄、刘裕诛杀,以杨氏经历,破杨氏小儒杨博的算计,张浚的脸上,也慢慢露出了笑意。
如今的八闽杨氏,不正是合了当年东晋杨亮父子的遭遇吗?
君非明君,臣非忠臣。
如今圣上,功绩难及魏武,但猜忌之心远超。
若是明君,如今行在之臣,又岂能都是当年河北从龙之人?
杨氏一门,想借文名,行伊霍之事,廓清宇内。
若是忠臣,哪有江南江北两次太学生伏阙之事?
钦宗伏阙,老杨时无疑是推动之人。
南渡伏阙,太学生陈东、欧阳澈遭诛杀,杨时也有忿怨之辞。
这不是最好的取死之道吗?
搁置手里的诸葛笔,张浚沉思一会儿之后,便将写了大半的劄子,放在了烛火之上。
以义军乱政来攻讦杨博,不若以伏阙之事,攻讦杨时来的妥帖。
几经斟酌之后,将劄子送往温州行在。
自觉开启一场文臣大战的张浚,愤懑的心情也得到了一丝舒缓。
以攻讦杨时驳斥杨博的言论,让行在依旧准许他在西北便宜行事。
只要能在富平大捷,区区杨氏,也不在他张浚的眼中。
西北的张浚,开启了文人之间的战争,而且开战之初,就祭出了杀手锏。
这是杨博所不清楚的,张浚反扑与否,与他无碍。
夫子霸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