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应付开设在上海的日资三井株式会社工厂,采用流水线生产带来的成本竞争。
东方饭店大堂里桌子两排总共六张,中间留出过道。
柜台与进出厨房位置占了地方,要不然能摆八张桌子。
柜台必不可少,要放酒以及给等候的客人赠送一碟茴香豆。
袁书气喘吁吁刚从后门穿过菜地溜回来,估算了一下时间,等会儿应该会上客。
刚进后门就看到杨颖和刘小悦进来,袁书直接抓了顶让张敏才从隔壁裁缝铺拿回来的帽子扣在头上。
然后出现在厨房与大堂间门口。
看到刘小悦,白色高筒厨师帽下边的脸上露出发自心底的笑容。
小姨子上门来,这倒是个意外之喜,毕竟她家就在斜对面,按理中午应该回家吃饭。
江南人精打细算,到馆吃饭的人要么请客,要么单身汉不想麻烦,要么路过时刚好肚子饿。
昆山城老字号名小吃就有十好几家,东方饭店以炒菜为主,与镇上别的家区别也不大。
张敏在后厨房理菜,心里在想这个老黄怎么前面不走偏偏喜欢走后门。
回来后跟自己招呼都不打,亏自己刚才还把旗袍撩高了不少。
心思在老黄身上,自然没留意到有客人进店,而且还是自己的表侄女。
杨颖没把袁书认出来,倒是对袁书头顶的帽子多看了两眼。
囯人对戴白色帽子很是忌讳,因为跟戴孝一个模样。
她刚下船时,看到坐烈日下的那个袁书,才刚从监狱里放出来,满头汗珠面色全是沧桑。
跟现在打扮完全不一样。
小姨子坐下后,指着挂在墙上黑漆木板“菜谱”点菜:“松鼠鳜鱼,爆炒肚条,两碗米饭。”
刘小悦心有所思没有多问,她没想到这位早晨帮自己出过气的大哥,会出现在表姨的店里,跟着眉眼低垂,不知道在想什么心事。
看小姨子点的菜,这两位是纯来吃中午饭。
袁书却不愿放弃近距离接触小姨子机会,转头对厨房里的张敏说:“老板,麻烦你灶膛里火撬大一点。”
然后愉快地走到柜台处,拿起泛黄白纸毛笔沾早磨好的墨,将小姨子点的几样菜记下来,跟着问:“你们吃饭...要不要来一盆汤?”
还顺口说大热天出汗后应该补充水分。
看着戴高筒厨师帽的袁书,杨颖总觉得有些眼熟,但却怎么也想不起来。
女人是个好奇的动物。
对袁书忽然有了那么一点点兴趣:“我看你们菜牌上没写...都有些什么汤?”
“大骨头海带汤、板栗鸡汤、法兰西奶油蘑菇浓汤,罗宋汤、意式蔬菜汤、英式鱼肉清汤…”这女人声音真好听,不过袁书仍然看着小姨子还有些稚嫩的侧脸,直接报汤名,前两道是砂锅里早熬好的,后边的汤嘛完全下意识开始万囯化...
袁书两个眼睛一直斜瞟着低着头的小姨子,根本没想自己嘴里冒出了些什么怪词儿。
杨颖倒是愣了一下,这些汤她知道,第一道是地道昆山菜,正宗中囯菜,第二道法菜,第三道东欧菜,第四道意式,第五道英式,五国大杂烩!
昆山虽然隔远东第一城上海不算远,但是这位说的话,他要是能把这些汤都做出来。
她绝对不信。
当然,也不排除人家在上海干过几天厨师学了点皮毛,想到这个东方饭店的招牌,想来应该是这样。
估计难以下咽。
于是直接开口:“那就来板栗鸡汤吧...”
“好嘞,板栗鸡汤,现成的例汤,跟着就上。”袁书化身黄海波,屁颠屁颠回后厨盛了一大碗汤拿了两副碗筷送出去,整个过程中,没看杨颖一眼。
跟着回厨房准备小姨子点的菜。
主菜没上先上汤,江南一带餐馆没这种做派。
两人都没动筷子。
倒有点像西餐厅做法。
特工风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