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宣那些事
朱老四死了,他肥胖的大儿子做了皇帝,是为仁宗。当初,汉王朱高煦最为勇猛,帮着父亲和自己的堂兄争夺天下。曾经有一次朱棣遇险,若不是朱高煦拼命来救,这靖难之役怕是要提前结束。朱老四感叹之余,说朱高煦像他,并且说世子腿瘸,好生努力。言外之意,你要好好干,说不定将来你不仅仅是个藩王。有时候说坑爹的都是儿子,其实坑起儿子来,爹也不差啥。
朱老四的一句话,汉王当真了,只是大臣们不干,太子仁厚,乃是天下英主,不知道多少人希望他早日当政。汉王像他爹,大臣们说啥也不能再弄来一个残暴的主子。也许朱老四晚年醒悟了,他没有立汉王。当永乐皇帝归西,仁宗即位。虽然只有十个月的时间,却开启了大明王朝的仁宣之治。朱老四是有名的暴君,暴政比他爹都厉害。文治武功的背后是成千上万人的尸体堆积起来的。宽松养民,息兵治国。浩浩荡荡的郑和宝船不再出航,宫廷采购停止,减免赋税,废除肉体刑罚,一系列的政策,很快形成大明空前的社会发展,国力强盛起来。
汉王一直想造反,学他父亲当皇上,别说机会还真出现了,仁宗只当了十个月皇帝就走了,那时太子在南京替父祭祖,汉王却在北京附近,他觉得这是个机会,可以直接进入北京称帝。结果当他望见北京城城楼时,他也看见了宣宗皇帝的钦使,他的侄子称帝了!这是一个历史之谜,没有人知晓太子如何在千里之外得知他爹去世的消息,却能及时赶回来称帝。有人说,其实是锦衣卫的眼线及时把京城情况告诉了太子。
汉王不干了,终于造了反,他以为会和当年他爹靖难之役一样取得成功,只可以低估了他侄儿的实力,未等他从封地乐安蹦出来,皇帝大军就到了城下,投降吧,虽然你是我叔叔,但你得投降,虽然你造反,但我不杀你,因为你是我叔叔。明宣宗很厚道,给汉王一个机会活下去。
若是寻常人,就坡下驴也就颐养天年,偏偏遇到两个倔强的叔侄。宣宗心血来潮去看望囚禁的叔叔,叔叔一时激动伸出不该伸的腿,绊倒了宣宗,在一群左拥右护的锦衣卫面前,堂堂大明皇帝摔了一个狗啃屎,宣宗怒了,你阴谋造反,大臣们的奏章雪片一样,我赏赐你财物,希望你改过;你造反了,我不杀你,同样希望你改过自新,朱家杀戮太深!我拿你当叔叔,你却拿我当孩童,烤了他!汉王就在铜缸里变成了烤全羊!而且一狠心,把自己的堂兄弟们杀个精光!
宣宗是有作为的皇帝,虽然喜欢斗蟋蟀,但他继承了仁宗的治国理念,大明的社会空前繁荣。与民休养生息政策,任贤纳谏,君臣关系融洽。他是个太平天子,这个世界因为他而变得太平!他可以把时间放在斗蛐蛐上面,可以做些好的宣德炉,但社会依旧平稳发展!
●土木之变
老朱好读书,特别是历史书,对于汉唐灭亡的原因深有感触,深知宦官之乱对于朝廷的影响。洪武十七年颁布了“祖训”,在宫内置高三尺的铁碑,上铸有“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并规定宦官不得任文武官,请官员也不得与宦官有文件往来,宦官官位不能超过四品,并不准其读书识字。
而老朱家的遗传病却是不相信任何大臣,因为杀戮太多大臣而让皇帝自己吃不消朝政的复杂和艰辛,一方面建立了内阁,另一方面启用了一些宦官协助皇帝处理政事。朱朱们认为宦官没儿没女,没有欲望,自然会听命于皇上,自然可以委以重任。传说五代十国有个南汉皇帝就是这样,但凡想在朝廷为官的,一定要阉割了自己。有时想想朝堂上一群没有胡子,说话声音怪怪的人们,也是很搞笑的。
宣德皇帝留下了三杨开泰杨士奇、杨荣、杨溥的内阁,辅佐儿子英宗的同时,也开启了大明宦官参与朝政的开始。王振是个蹩脚的读书人,科举之路他是搞不定的,但他忽然有一天想进朝廷,就阉了自己,果然如愿进来宫。因为通晓文字,深得宣宗喜爱,让他伺候太子。
无稽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