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语提示,“封肃”谐音“风俗”,风俗就是约定俗成,绝大多数人遵守的规矩。那么我们看看通过封肃这个人物的描写,体现了怎样的一种风俗。从甄士隐狼狈投靠开始,封肃心中就嫌弃,半哄半赚,见士隐越来越穷便“说些现成话,且人前人后又怨他们不善过活,只一味好吃懒做”。甄士隐出家后,贾雨村见封肃,送了二两银子,他就欢天喜地的回家去了,没有念及女婿一丝一毫,倒是甄家娘子伤感一回。
贾雨村说娶娇杏,给了封肃百金更是喜的屁滚尿流,身没有丝毫人情气息,始终秉承利益至原则。由此风俗可知作者所处年代人情淡漠、唯利是图,完全不是礼仪之邦。那风俗是以利益为出发点,满身铜臭和市侩气息,投机专营,将利益最大化。甄士隐是个性情高雅,乐于助人的谦谦君子,在这种风俗的影响下,儒家大无可奈何,最后跟着道士出家了。
好了歌与好了歌注解
文本:可巧这日,拄了拐杖挣挫n到街前散散心时,忽见那边来了一个跛足道人,疯癫落脱,麻屣鹑n衣,口内念着几句言词,道是: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昔为万乘君。今为丘中土。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是人死了钱没花完悲哀呢?还是人活着钱没了可怜呢?封肃是个见钱眼开的典型!甄士隐是人活着钱没了的典型!那些被问斩抄家的官员,更是人死了钱没花完的典型!在第十三集里,跟大家讨论过繁体字的“錢”,是金戈戈组成的,要说“色字头一把刀”,那么钱字旁边两杆枪,第十六回,秦钟临死前还记挂着父亲留下的三四千两银子,关于“孔方兄”,大家自己悟吧!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男人续娶,女人改嫁,移情别恋者多,坚贞不渝的少,宝玉对黛玉的感情不那么完美纯真也就不足为怪了,身体的不忠,与思想的滥情,我们以后都会读到。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贾府里的不孝子孙,我们以后都会读到。
士隐听了,便迎来道:“你满口说些什么?只听见些好了好了。那道人笑道:“你若果听见好了二字,还算你明白。可知世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我这歌儿,便名好了歌”士隐本是有宿慧的,就是悟性还不够!一闻此言,心中早已彻悟。因笑道:“且住!待我将你这好了歌解注出来何如?”道人笑道:“你解,你解。”士隐乃说道: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甲戌侧批:宁、荣未有之先。
“笏”是指古代大臣朝拿着的手板,很多同学在影视剧里见过。据史料记载笏板在商朝就已经成了官员们的办公用品,用来制作笏板的原料主要有竹子、玉、象牙。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王的工作部署,也可以将要对君王奏的事情记在“笏”板,防止遗忘,有点开会时要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的意思。
除了备忘之外,笏板还能起到礼仪的作用。古代皇帝高高在,他要时刻保持自己的威严,给臣民们一种神秘之感,所以即使是可以入朝议事的高级官员,也不能随便挺直腰杆、高抬着头跟皇帝对眼,这既是皇帝权威的体现,也是臣子对君主的尊敬。所以大臣们就可以用笏板挡着自己的脸,奏事的时候只需要眼睛盯着笏板看就可以了。
唐朝以前、官员们使用笏板还不区分身份等级。唐朝武德四年以后,便开始规定:五品以官员使用象牙作的笏板,五品以下只能使用竹子做的笏板。到了明朝的时候,规定五品及以使用象牙笏板,而五品以下的官员不让用笏板。清军入关后,没那个习惯,笏板就不再用了。
随着笏板礼仪继续发展,有了另一个作用,就是能够区分身份地位。你拿笏板说明你是官员,你能拿象牙笏板说明你是五品以的官员。在有些重要的场合官员们也需要手执笏板,这样负责礼仪接待的礼官们就可以根据笏板的不同为大臣们安排相应的接待规格和位次了。
红楼,琏二爷也太卑鄙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