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程活动了一下双腿,道,“四贝勒,您还记得张铨吗?”
皇太极拍了拍脑袋,“哦!记得,记得,是辽沈之战中我军俘虏的那个辽东巡按御史嘛!”
“当时袁应泰已经自杀了,辽阳城中的数万明军与百姓都突围向山海关逃去,只有这个张铨退守衙署,仍然坚持抵抗。”
“于是我八旗攻入辽阳城中之后,还明火执仗地与明军打了一夜巷战,最后还是父汗将八旗重新集合起来,整兵列盾之后,才正式打败城墙上据守的明军残兵,攻下了辽阳。”
“那张铨被俘虏之后,见到父汗立而不跪,反而引颈以待,城中剩下的百姓都纷纷要求保护好张铨。”
“后来父汗派李永芳去劝降这个张铨,那张铨就回答说啊,‘我已受我皇深恩厚禄,如今若因想苟活于世而归降于你,则将遗臭后世,你虽然想招降我,我却宁愿一死,因为我若归降于你,则你将名扬后世,我若死于此地,则我将名垂不朽’。”
“父汗听后便说,不战而降者宜应优待,战而被擒之人,若有不惜身命,而情愿一死者,即使勉强招降了,往后也没什么用处,不如就让他一死了之,给他一个痛快。”
范文程接口道,“不错,大汗想下令给张铨一个痛快,倒是四贝勒您不忍,想继续招降张铨,还用宋朝的钦徽二宗作例子,好说歹说了两个时辰,那张铨仍是不降,最终他遥拜京师,挥剑自刎,保全了名节。”
皇太极了然笑道,“所以你是见我劝降张铨,知道我是个惜才爱才之人,才有意来投靠我的吗?”
范文程回道,“奴才确实是因见四贝勒劝降张铨,才生了归附您的心思,不过却不是因为您惜才爱才的缘故。”
“奴才以为,在劝降张铨一事上,大汗的决定并没有错,一个张铨死了固然可惜,可是张铨一死,明国剩余的那千千万万个‘张铨’就有了榜样。”
“若是与我大金奋战到底之人也能被免得一死,则自此之后明国的堡垒城池之中,则处处都是负隅顽抗之人。”
“因而大汗劝降不成,则必然要下手杀了张铨,这不是大汗不宽容,而是我大金形势如此,我大金的汉人若人人都效仿张铨,则我大金国中境内,则永无宁日。”
皇太极道,“那你又是为了什么呢?”
范文程答道,“为了四贝勒您的为政公正,不偏不倚,其实后金诸贝勒中,最厌恶汉人的,理应是四贝勒您才对。”
“您的外祖父乃叶赫部前首领杨吉砮,万历十二年,李成梁以‘赐敕赏赉’为名,将杨吉砮兄弟召至‘市圈’,伏兵射杀。”
“尔后,您的舅舅纳林布禄继承了叶赫部,为了独吞明国给予的敕书与抢夺土地,他联合海西九部进攻建州,被大汗所败。”
“后来您的母亲病重,在临终之际,她想回叶赫部见您的外祖母一面,却被纳林布禄阻止,叶赫与建州自此反目成仇。”
“您这般才能出众,倘或您不是叶赫部女子所出,大汗或许,早已将汗位传给了您,倘或不是汉人边将在叶赫与建州之间不断挑唆,建州与叶赫也不会结下世仇。”
“但即便如此,您遇上张铨这样值得招纳的能臣,依旧屈尊劝降,竭力保其性命,并不因其是汉人而感情用事,在这一点上,四贝勒您比大汗要优秀得多。”
直到这时,皇太极才露出了一个相对真挚的笑容,“我明白了,宪斗,你就是怕死。”
范文程一怔,尔后笑道,“四贝勒您难道不想用怕死的人吗?”
皇太极轻轻一笑,道,“不,汉人就该像你一样怕死,怕死的人才能当个好奴才。”
启明1626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