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且能够在王府眼皮子底下杀人,还能不留蛛丝马迹全身而退,这说明什么?
王府里有内鬼!
王爷曾说过,最坏的结果甚至不是那位国师府里的玄衣和尚,而是那位京城中常年不露面的“老大人”借他身布局,杀人不沾血,跟王府里的内鬼来了一个里应外合。
只是宋别没有想通的是,那位“老大人”和孙仲节度使无冤无仇,为何要杀他?
书生看了一眼山脚,心中略微估量,此时他们一行人应该已经走到半山腰的位置了。
云雾似乎就在离众人头顶不远处。
那些鱼儿也该上钩了。
叶浅风与李时毓走在队伍最前面,郡主对着山水一顿指手画脚,得意道:“将来本郡主成为了传说中的大宗师,一定带领一帮江湖高手把所有天下都这么好看的地方都看个遍!”
叶浅风闻言面带笑意,并不去打击郡主难得的豪情。
叶浅风轻声道:“据说当年大汉正盛之时,我们大秦还是南边一介蛮夷之国,那位大汉天子曾经车过鸡头道,登临崆峒山,问道仙人广成子,广成子见大汉天子有至道之相,遂保大汉百年风调雨顺。”
李时毓闻言并不作答,目光深邃。
不管大汉当年如何强盛,往事如尘埃,终归是她爹爹的手下亡魂罢了。
山脚下。
一个腰间佩剑的青衫剑客犹然上山,头上戴了一顶斗笠。
不过跟一般剑客不同的是除了腰间那柄佩剑,他的背上还背了一个较他身形都要稍大一圈的大匣子。
若是宋别跟他见了面仅凭身形就一定能认出此人就是当时偷偷溜上客栈屋檐的偷听之人。
剑客不知从何处取出一块糕点,取下斗笠,几口吃下,竟是一个青年男子,看着约莫不过三十,很难想象这般年纪便能瞒过众多高手于顶楼偷听。
青年看着遍地的好山好水,微微一笑:“西镇奇观甲天下,是个杀人的好地方。”
他又吃了块糕点,口齿不清地喃喃道:“这次要是拿下了云乐郡主的脑袋,玖儿定会开心。”
大昭寺门前。
这天大昭寺来了一个老道士,只是这老道士跟所谓的仙风道骨是半点都不沾边,一身白道袍都快脏成黑袍子了也不见清洗,看门的小和尚还以为是哪个叫花子来了,忙进寺庙里拿了两个大馒头递给老人。
老人见到馒头两眼放光,笑嘻嘻的接过,跟看门的小和尚说他是寺庙方丈的老朋友,多年不见,好不容易过来看看,说着就要往里走,小和尚还没反应过来,拦都拦不住。
老道士走到主殿,看到方丈坐在佛前的普陀之上,大大咧咧道:“老和尚,来看你了啊,也不出来给老道我洗尘洗尘?”
方丈闻言无奈一笑,“这么多年没见,怎么今天有空来找我?”
老道随手抓了个蒲团坐下,开始唉声叹气,说外面现在这世道变了,以前随便在街边摆个算命摊子,再请一两个托儿,保管一天就能挣十几两银子,每日的酒钱、饭钱都能一并给包下了,甚至还可以偶尔点个二两牛肉下酒!
老道说着说着口水差点流了一地,啧啧道:“那滋味,真是给我神仙也不当,罢了,给你这和尚说了也不懂。”
老道说话之间三两下就把馒头给吃了干净,手指在道袍上随意抹了抹,继续说道:“还是以前好啊,现在人们宁愿到寺庙里面烧香拜佛,都不愿意再去相信街边的算命摊子喽。”
说到最后,老道好像意犹未尽,猛地一拍大腿,道:“老和尚,你评评理,凭什么现在大秦就尚佛不尚道啊,明明都是教,敬那佛祖菩萨和敬那道祖那有啥子不一样嘛,真是不懂当今这个世道了。”
老方丈只是笑而不语。
见老和尚还是没有任何反应,老道心中有些急了,表面上却不动身色,又叹了一口气,道:“哎,老和尚,你说我要是当年大汉亡国的时候就弃道从佛该有多好,说不定现在也能混来个方丈当当,你说是也不是?”
方丈只是默默打坐,并不应答。
我可能是个假王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