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兵马人数都有夸大的传统,之前明英宗率领二十二万大军御驾亲征漠北,对外就是号称五十万大军。
瓦刺方面同样如此,十几万人马也号称五十万控弦之士。
现在沉忆辰更夸张一点,直接搬出来百万大明虎贲。
大明不是靖康年间的赵宋,哪怕经历过土木堡一战,依然有着与蒙古对决国运之战的资本!
“既然明国如今兵强马壮,那土木堡一战为何还会如同丧家之犬一般,连大明天子都落在我蒙古手中。”
听带沉忆辰的话语,太师也先语气冷漠的回了一句。
如果单纯是脱脱不花跟沉忆辰争论钱财,亦或者太上皇朱祁镇的事情,那也先估计会抱着看戏的心态对待。
可涉及到军国大事,也先就不能再袖手旁观,他必须要让蒙古勇士压过明军一头!
“胜败乃兵家常事,同样是在土木堡,太师派出数万具装骑兵跟部族亲卫,又何尝能击败本官手下的大明勇士!”
纵观大明,目前只有沉忆辰有底气说出这句话,原因就在于他并不是太师也先的手下败将,双方在战场上旗鼓相当。
再算上天时、地利、人和种种因素,沉忆辰当初率领的驰援军,甚至骁勇程度更甚于瓦刺铁骑。
如果有朝一日,沉忆辰能与也先在公平的环境下再战一场,鹿死谁手未可知!
“好啊,那本太师倒想要看看,京师的明国守军,到底还能不能挡住我蒙古铁骑!”
英雄惜英雄可以,太师也先是绝对不可能在这种事情上示弱,态度同样无比强硬的回应着沉忆辰言语,一瞬间让汗帐内的气氛凝重万分。
见到这种局面,副使杨善感到头脑有些发昏,沉忆辰这到底是出使蒙军营地拜见太上皇和议的,还是唯恐天下不乱,过来挑衅对方的?
太上皇救不回京师也就罢了,这样下去怕是连自己等人,能不能活着回到京师都成问题。
杨善可不想出师未捷身先死,他只能硬着头皮缓和道:“太师勿要动怒,吾等这次是带着诚意过来和谈的,如果今日能归还上皇,和好如故,两国俱乐,不亦美乎?”
听到杨善的话语,太师也先逐渐冷静了下来,提出和谈的目标并不是为了跟沉忆辰争个高下,而是利用太上皇朱祁镇去扰乱明国军心,顺带拖延蒙古大军转移到时间。
现在就谈崩了,那么就只剩下两条路可走,一是提前放明国使团回去,另外一条就是把沉忆辰斩杀于此!
就目前局势而言,两条都不符合也先的计谋跟利益,于是他点了点道:“杨副使所言有理,本太师同样带着两国交好的诚意,邀约明国遣使过来和谈。”
“既然说到这里,那还请明国使臣,先去拜见上皇吧。”
说罢,也先意味深长的看了沉忆辰一眼。
他虽然身处关外,但对于京师的动向可谓了然于心。这对昔日君臣,一个下旨定义对方为“判臣”,另一个同样背主求荣,跳出来拥立新君继位。
他们两人再度相见,相信一定会很有意思。
我成了大明勋戚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