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邓首领,不知你想要何交待?”
沈忆宸这一出场气势,瞬间让之前的声讨鸦雀无声。
可能绝大多数义军,都认为沈忆宸做出“背叛”之事,此时应该躲在营帐中瑟瑟发抖,然后想着该怎么潜逃出去。
结果万万没想到,他不仅没有逃跑,反而敢光明正大的面对众义军将士,就连身上那股不怒自威的气势,都没有减弱分毫!
“沈提督他没跑?”
“这种局势下沈提督还敢露面,别的不说,单单这份勇气实属让人佩服。”
“沈提督,草民只想问一句,你招安拖延时间调集朝廷大军围剿,此事是不是真的!”
“沈提督,现在两军对峙,吾等还是你治下子民吗?”
各种惊叹、疑惑、质问接踵而至,不是义军们不愿意相信沈忆宸,而是如今朝廷大军压境,种种迹象直指沈忆宸欺骗。
不仅仅是起义军将士质问,久未露面的邓茂七,此时从人群中踱步而出,站在了沈忆宸面前,神情严肃的说道:“邓某人想要何交待,义军弟兄们都已经说了出来。”
“朝廷大军已至,当兵戎相见之时,沈提督还敢守信说过的那些言语吗?”
“别忘了你可是堂堂福建万民的父母官!”
邓茂七言语掷地有声,抛开引导情绪的做戏成分,此刻他确实也动了真怒。
毕竟朝廷大军围剿,死的与他一同起义的袍泽弟兄,沈忆宸利用招安拖延时间,真是卑鄙无比。
同时在义正言辞之下,邓茂七忘却了一件事情,那便是他躲着沈忆宸不愿意招安谈判,又是否把义军弟兄们的性命放在了首要考量位置?
“我当然记得自己说过的话,如果不是肩负着父母官之责,现在本官就不会还站在这里!”
“同时我也想问邓首领一句,你可还记得自己起事的初心?”
“如今扪心自问,局势走到这一步,是为了帮义军弟兄们抗争一条活路,还是为了那虚无缥缈的王图霸业!”
沈忆宸终于没有了以往的气定神闲,语气中充满了愤怒。
他不怪起义军底层士兵的不理解跟声讨,因为从古自今,底层民众都是被裹挟引导的,很难看清楚事情的本质,跟全局的真相。
但是邓茂七这种高层首领不同,他无比清楚自己是不是真心招安给义军百姓一条活路,可为了那日益膨胀的野心,视十万袍泽弟兄性命为无物。
明朝没到末期那种丧失人心,丢掉国运的地步,邓茂七在王朝巅峰时期哪来的勇气去逐鹿天下?
就算能打的昏天暗地,占据一隅之地裂土封王,他治下百姓生活就真的能比大明强吗?
古往今来,除了朱元璋等极少数农民军领袖,绝大多数义军首领还不如末代王朝的统治水平,崩坏速度夸张无比。
连续数日的避而不见,沈忆宸已经忍耐到了极限,召集福州三卫说穿了不是为了围剿义军,而是为了制衡邓茂七等人的野心!
“沈提督真是会倒打一耙,至少到目前为止,我邓某领着弟兄们杀出了一条活路!”
“而你出了句句不离父母官,到目前为止又做了些什么,空口无凭的招安吗?”
站在不同的立场上,邓茂七没有丝毫愧疚的情绪,自己是有逐鹿天下的野心没错,但同样带领着义军兄弟们,抗争出了一条活路。
否则这里面绝大多数人,早就被朝廷的苛捐杂税逼迫死了。
相反沈忆宸带着没有丝毫信用凭证的招安,日后想反悔便反悔,谁又能否决朝廷跟皇帝的决策?
我邓茂七是不高尚,但至少没大明朝廷卑鄙!
双方动了真怒的言语对峙,让现场气氛瞬间凝重无比,仿佛已经到了撕破脸的边缘,只需要一颗火星便能点燃整个营地。
可就是在这时候,一名起义军的斥候,骑着快马飞奔入营地,上万围观的起义军见到斥候报信,纷纷让开一条通行的道路,以免贻误军情。
“报!长乐知县许逢原,率领大批舰队沿晋江而上,距离泉州府不足二十里地!”
我成了大明勋戚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