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母上前来拉着王荀的手,左看右看,总是看不够。
“我的儿啊,你没有受伤吧。”
“没有,我好着呢。”
“陕西沿边,天天跟河西家开战,刀枪无眼...”
王禀打断了妻子的话,“大哥现在是西军一员,上战场是应尽的职责。好了,让孩子坐下来喝口水。”
众人坐下,二弟忍不住开口。
“大哥,怀德军真得打胜仗了。”
王禀正妻只有王荀一子,以及一女。长女早就出嫁,不在汴京。其余的二子一女,都是妾侍所生,年纪与王荀相差甚远。
老二才十二三岁,与王荀相差十余岁。
“是胜仗,我当时就在前线,最近时就在萧关,通过望远镜都看到赏移口。”
“大哥,你没上前线?”
“我当时在参谋军官团里,只是观摩,没有参与实战。”
二弟很是失望。
王禀不动声色地问道:“你们参谋军官团,有多少人?”
“最初只有六十余人,都是节帅从汴京带过去的。后来有三百余人。”
“这么多?”
“是的,最初是我们,还有韩世忠、吴玠兄弟等西军中试才俊。后来旗手队补充了五六十人,胜捷军崆峒山学习班,补充了三四十人。
再后来,节帅从绥德军一路巡视,从军中选出优秀的十将、队将,补充其中。
我奉命来京时,参谋军官团有三百余人。”
王禀捋着胡须说道:“刘二郎好算计。”
王母忍不住转头问道:“郎君,你此话是什么意思?”
“这参谋军官团,我要是没有猜错,平日里刘二郎带在身边,善待亲近,悉心指点。以后用来掌控西军之用。”
“啊,掌控西军?童太尉都不敢轻易言此举,刘节使何敢言此?”王母惊问道。
“童太尉是宦官,先谄上再谋下,故而骄下。刘二郎不同,他需要先谋下,才能谄上...反正两人立足不同,故而做法也不同。”
王荀突然开口道:“童贯只是谋一人朝夕之利,节帅却是谋一国千秋之功。”
王禀看了他一眼,没有出声。
又寒嘘了几句家常,王禀对妻子说道:“你带二哥他们下去,我带大哥去书房,有事说。”
进到书房,王禀还未开口,王荀从怀里掏出一封信,递了上去。
“爹爹,这是节帅给你的亲笔信。”
易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