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王黼,还有枢密院和户部扯了半天皮,终于定下来。选调两万青壮和工匠,连同家属七万余,编为中垒军,专事工程。修河、筑城、铺路、架桥,驻扎在陈留到南京一带。主要任务就是确保汴河畅通。
户部抠抠索索划拨出十五万亩官田,作为中垒军的口粮田。
分出二十万百姓,以淮北乱民为主,编为长水军,移驻泰、通州。曾应龙为权发遣泰州知州,楚麟轩为通州通判,权勾管州事。长水军去那里,主职就是种棉花和造船。”
刘宝祥原姓曾,曾应龙是他的族孙,荫补入仕,以迪功郎初任环州通远县主簿,机敏干练、勇于任事,十余年迁升朝奉大夫。
“种棉花?”有人好奇地问道。
造船知道,种棉花是什么?
“对。去年我就叫捷顺社和裕丰行,从河西、陕西、京畿以及福建、两广、琼崖岛等地,收集白叠子和吉贝的良种,嗯,给它取了个名字,叫棉花。泰、通两地,地广人稀,适合种棉花。
而且靠着江东、浙东鱼米之乡,不担心棉花种得多没有粮食吃。”
看着大家不解的样子,刘国璋简单地解释了一句:“棉花是个好东西。长水军种出好棉花来,纺纱、织布,我大宋百姓就有又好又便宜的棉布穿,还有棉衣保暖,不再畏惧西北、燕云和辽东的苦寒了。”
“其余的二十余万百姓,都是疏浚汴河的原长水军部众,用功之臣。官家赐下新军号,德胜军。我争取了一番,安置京西北路颍昌、汝州一带。
可惜那里的好地良田,都被杨戬这个王八蛋霸占。只分得一些薄田瘠地。直娘贼的!”
刘国璋所指的,是杨戬所管的西城括田所,名义上是替官家掌管公田的机构,实际上通过“立法索民田契”等卑鄙手段,巧取豪夺,把百姓手里的良田变为公田—名为公田,实为内侍把控的皇庄。
从汝州开始,横行京西北路、京畿、京东东西路、河北路。
张悫暗地里查过账簿,估算出共得良田三万四千三百余顷,合计三百多万亩,可以养活多少百姓,却被废弃了不少。
原因很简单,括田所上下其手,层层盘剥,分派下来的田租太重,佃户百姓纷纷逃走。到后来只好叫禁军去义务耕种。可是各地禁军空额严重,根本提供不了那么多的人力。良田荒废在那里,找不到足够的人手耕种。
括田所只知道收租,还各个都是大聪明,把荒废良田的田租摊在有人耕种的田地上,使得那些佃户的田租翻倍增加。佃户们不堪重负,纷纷逃走。
更多的良田荒废,括田所继续分摊田租,恶性循环。造成的结果是地方上没田种的流民一日比一日多,荒废的良田却一日多过一日。
就算如此,也不愿分地给厢军。
因为田地分给厢军,“公田”就变成真正的公田,他们就一点好处占不到。
所以宁可荒废在那里,也不让你厢军闻到味!
“千头万绪,事情要一一理顺。所有的事情,都以赤心会为核心,红缨党积极引导...讲习所的效果非常不错,这几个月来,培养了不少人才。从工匠到算学、会计、商业...让我们的事业能够稳步推进。
下月,陆续进行进士科省试,以及武进士比试。我们要积极吸收人才,输出人才。
吸收人才,主要从春闱落第者挑选。
输出人才,把我们武备讲习所优秀的人才,通过武进士比试,拿到官符,便于安排到重要又合适的岗位上去。”
会议开了一个多时辰,进入到尾声时,张猛进来,在刘国璋耳边轻语道:“哥哥,王叔和陈叔来了。”
刘国璋点点头:“请他们在偏厅稍等一会。”
“是。”
“好了,新的战略新的部署已经确定,大家也讨论得差不多,今日的会议先到这里。相应的细节,我再找你们分别细谈。”
“是!”
进到偏厅里,王彦、陈广在里面等着,轻声说着话,见到刘国璋进来,马上站起身来。
“统制使!”
“两位哥哥久等了。”
易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