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娘,不用您守着火了,您不是说要把背篓补一下嘛。趁着这会有火光,赶紧补补,明儿我还有用呢”。
张氏闻言恍然,拍了拍身上的柴屑。
走向堂屋里拿出破损的背篓,又去院外找了两根竹篾。
坐在灶堂口开始编补着背篓。
姜宓忙着清洗韭菜,切段放进一个大碗里备用。
瞧着案板上剩余的韭菜,姜宓一阵感动。
这剩的韭菜,足够明天再烙两个韭菜鸡蛋饼,去了镇上也能当干粮。
鸡蛋还剩了三个,姜宓取了两个鸡蛋在碗里搅散。
再看看橱柜盐罐里的余盐,姜宓感叹。
这武朝现在使用的盐都是粗盐,说白了,就是只经过了简单的提纯而得到大块盐块。
还是掺杂了不少的杂质那种。
并不是她在现代使用的那种,高提纯出来的雪花盐。
姜宓一边忙活着手里的事,脑子里也想着这食盐的提纯方法。
姜宓小的时候,是和爷爷奶奶在乡下生活。
那时候奶奶会把大块的盐块捣碎,然后再慢慢熬制,进行沉淀和蒸发。
过滤几次后就能得到,相对来说比较美观且细白的精盐。
方法倒是不难,就是比较费时费力。
再加上现在武朝的食盐都是朝廷管控的,私底下是禁止私自制盐,贩卖等等行为。
姜宓想着,就算不用制盐这路子来发家致富,自家使用还是可行的。
起码味道上,能够更上一层楼。
要是能再加点新鲜的玫瑰花瓣进去熬制,就能得到漂亮又美味的玫瑰盐了。
姜宓心里一直打算着,等日后有了一定数量的余钱,就可以走美食这条路子。
民以食为天,做吃的,怎么都是赚钱的好路子。
姜宓本身也是极爱美食,一手的好厨艺。
再配合上她独一无二的现代料理方子,不愁以后没有暴富的一日。
如此想着,姜宓便跟张氏闲聊了起来。
“干娘,这镇上我也没去过几次,您跟我讲讲,这镇上的街上,都有些啥好吃的呗”
张氏手里翻飞不停,抬眸瞧了一眼姜宓。
瞧着姜宓一脸的好奇不已,张氏叹息之余,回到姜宓。
“这镇上啊,摆摊的大多都是面食,糕点,小吃。偶尔遇上了,也有一些农家自制的吃食。不过都是一些农家腌制小菜等等,没什么别的花样。不过,那些个酒楼饭馆里,我老婆子也没去尝过,想来,也是一些比较普通的家常菜吧”。
宠,无上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