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秀急忙说道:“现在的情况您是了解的,再招可能真的要出问题了。”
宋静也赶紧说道:“李科长,市里面再塞人过来,咱们厂估计要崩了。”
现在都要管不稳了,李铭也不想再招人,“所以啊,你们好好写一份报告,把能想到的困难都列出来。”
刘红秀微笑道:“我明白了,我主要从生产方面说起?”
“嗯。”
这也是李铭对那些跑去港城的人,提供各种帮助的原故。
自家没那么多岗位可以安置人,放人出去也不失为一种解决的办法。
澳洲、薪西兰、加拿达这类地广人稀的好地方,空在那也是浪费,多送点我们的人过去挺好的。
接下来几天果然如李铭预料的一样。
挨了两年多的骂,刘领导算是有了一个结果。
各大报纸连篇累牍的报道各地、各单位的表态。
这算是当前的三大工作之一,还有两样是干部参加劳动、学生毕业分配。
自从11月15日,《关于1968年大专院校毕业生分配问题的通知》。
‘务必要坚决贯彻执行面向农村、面向边疆、面向工矿、面向基层的方针。’
‘一般都必须去当普通农民、普通工人。’
《关于1968年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半工(农)半读学校毕业生分配问题的通知》。
‘按67年的通知的办法执行。’
几份通知下发后,本来很忙碌的分配工作变得更为繁重了。
各项工作都是要花钱的,财政上的压力也更大了。
一晃眼。
11月29日。
城西,创新技术研究所。
后院的大殿,好几个人围坐在两个火炉旁边。
李铭正在看农村校舍维修的情况汇报。
“只有10%的生产大队没按计划书里的方案维修,看起来大部分挺自觉的,挪用的不多。”
郑桐补充道:“有些实际维修好了、让调查员帮忙叫苦说没维修好的生产大队,已经剔除了,不然会超过20%。”
既淳朴而又不老实,这两者并不冲突。
张海洋搓着手烤着火,“要是没有剔除的生产大队后面知道了,还有资金补助给认认真真维修的生产大队,你们说,他们会不会闹?”
李铭无所谓道:“随便他们闹,又不是财政拨款,他闹他的。”
周晓白手里捧着一杯热水,“闹了,估计可以多拿些拨款。”
李铭还是不以为意,“晓白你说的没错,那些钱不归咱们管,也就随便他们了。”
“校舍维修的工作算是告一段落了。”
“郑桐、袁军,你们两是准备继续在在这帮忙呢,还是准备回学校参加毕业分配?”
前些天已经问过了,郑桐考虑好了,“我和家里商量好了,继续在研究所做事。”
袁军跟着说道:“我上回就说了,继续留在这里。”
李铭点点头,“那咱们就这么说定了。”
“接下来冀省调查的事情,你们多上上心,有人愿意去的可以开始登记了。”
他没说给两人调高工资的事情,留着给周晓白去当这个好人。
张海洋建议道:“现在外头天寒地冻的,这种时候下去,费用会多很多吧?”
“要不等年后再登记?反正也不是很着急的事。”
李铭收起报告材料,“确实不急,现在只是开始登记,给想登记的人一个准信。”
张海洋闲谈道:“现在才刚开始讨论68届的分配,再加上之前还没走的66的、67的人,起码一个月后才能最终确定。”
由于征兵的消息还没出来,类似张海洋这样身份的人,已经很后悔年初的时候没去应征了。
现在参加农业生产的声势挺大的,他们要是直接说不愿意去乡下,那就挺尴尬的。
一界之主从四合院开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