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资助薪加坡、港城的学生去瓯镁留学深造,为了让员工们安心工作,李铭也要给下属们一个合理的解释。
他就把储备人才的理由拿出来用,合情合理。
实际上,他还有一个暗中的大计划。
海峡东岸的那群人,真正发达是靠电子代工起来的。
前面的十来家龙头企业,接下瓯镁的订单,除了主要的零部件是指定产品,很多配套的零部件是这些龙头企业自己采购。
采购,懂的都懂。
这些企业的裙带关系都能从中分一杯羹,海峡东岸的中小企业也就跟着一起发家致富了。
专精做一些产品的中小企业有了稳定的收入,又钻研成为了某些关键零配件的全球主要供应商。
可以说,只要倒下一家龙头代工企业,后面就会连锁的倒下一大批的中小企业。
李铭现在资助这些港城、新加坡的学生去瓯镁学习,去瓯镁的企业就业,在瓯镁建立人脉关系。
等他们带着订单准备单干开厂的时候,肯定是选自己熟悉的港城、新加坡。
内地每年都有大量跑到港城的人,港城不缺劳动力。
薪加坡旁边有马来国,也不是很缺劳动力。
这两地更大力度的发展电子代工业,能无形中分流和压制海峡东岸的发展。
等到80年代,星辰公司的房产物业巨幅升值,不用抽调其他资金都有大量的钱可以到内地建上下游一体的产业城。
建好港口、发电站,四通一平搞好,税收优惠,以及大量有经过团队训练的识字年轻人。
港城接订单、内地搞生产的模式可以彻底堵死海峡东岸的电子产业。
人是英雄钱是胆。
以后没那么富的海峡东岸,也就不敢那么跳脱。
李铭现在花点小钱向瓯镁输送港城和新加坡的人才,后面的收益是极大的。
也是上午。
京城。
城西的2号大院,周晓白的闺房。
“原来这毛衣是织给我的呀?”
“你知道我在织毛衣啊!”
“我是半夜爬墙偷人,我不得仔细观察情况么?”
话说得有点难听,周晓白娇嗔道:“去你的!”
李铭嬉笑道:“是我的。整个人都是我的。”
周晓白娇声说道:“我本来想给你一个惊喜的。你快试试合不合身,不合身我拆了再改。”
李铭接过天蓝色的毛衣比划了两下,“肯定合身。”
“穿身上试试。”
“行。”
李铭穿好后还转了个圈给她看个仔细,“我觉得挺好的,你看行不行?”
周晓白开心道:“你满意就好。”
“谢谢你送给我这么用心的礼物。”
“不会再像围巾一样放柜子里存起来了吧!”
“这次不存了,我天天穿。”
“围巾存柜子里也浪费,现在天冷了你拿出来用吧。穿坏了,我再给你织。”
“都听你的,我明天就把它拿出来晒一晒太阳,哪天觉得冷了我就戴。”
周晓白接过他脱下的毛衣折好,很有贤妻良母的潜质。
李铭提醒道:“我听到罗芸在外面喊你了。估计是来叫我们去研究所了。”
“她现在来了吗?我没听到呢。”
“我的耳朵错不了。”
“那我们出发吧。”
搞些团建活动可以让创新研究所的人相互多熟悉一些。
火锅、烧烤的聚餐不合适在海淀的窑炉那里,机械分厂的人看到了会影响不好。
离周晓白家不远的创新技术研究所。
五六个铜火锅已经生火,还没有开涮。
三四摊烧烤,张海洋等人早已经开始忙活开吃了。
李铭三人算是来吃现成的。
一界之主从四合院开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