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朝人自己的笔记中层明确写道:“山气多男,泽气多女,石气多力,木气多伛,风土所囿,生其地者或不免焉。岭海阴少阳多,四时之气辟多于阖,其人踈理,其性能暑,繇来旧矣。澄在省会极东,界府属南境,尽于此,风土不特与中华绝异,即较之江淮以南亦甚悬殊,昌黎先生云:‘穷冬或携扇,盛暑或重裘’,观此诗可以略觇其概矣。”
一个地域里的山、水、木、石生长如何对人的性情存在一定影响,这种地理环境与气候能够影响外界对这一地域的认知判断,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如果不生这场病,石猛对于人们口中如同洪水猛兽一般的瘴癘之气会像往常一样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可是吃一堑长一智,现在的石猛已经在潜心研究和观察,如果此去洛阳,和独孤信一起反元,如果成了,他就让独孤信重视这里,一起治理这瘴气。如果败了,自己还有一条命在,那就回来好好地研究与琢磨,把这害人已千年的瘴气给制服了。
瘴气的出现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是分不开。对于瘴气的恐惧和误解,让中原人们把这里的居民定义为“西南蛮夷,非我族类。”烟瘴成为中原人们了解东南及西南地区的屏障,从而产生了一系列地域偏见与族群歧视。华人居中原,而所谓的“蛮夷”居烟瘴之地。而瘴气、蛊毒、卑湿、毒虫、溽热这样描述,几乎成为这一地区的标签。中原汉人至此,多有不测。历时遗留的很多文字中充斥着悲伤、惋惜、痛苦、哀怨的情绪。
石猛想要转变这长达千年的偏见与误解,其难度可想而知。可是石猛坚信“世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找到烟瘴形成的根本原因,对症下药,还是有的做的。
独孤之后复孤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