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孤信心想:“早在周朝时期,人们就已经有了防范火灾的意识,《周礼·天官冢宰·宫正》就记载有:‘春秋以木铎修火禁’。除了禁火,人家周朝还专门有掌管用火和防火的官员,而且这些官员要是敢玩忽职守,还会受到处罚:司爟掌行火之政令。四时变国火,以救时疾,季春出火,民咸従之。季秋内火,民亦如之。时则施火令。凡祭祀,则祭爟。凡国失火,野焚莱,则有刑罚焉。《野客丛书·禁用黄》就记载了春秋战国时代春申君为了防火采取的措施:‘郡治之黄堂,由春申君在郡,涂雌黄以厌火灾,遂为黄堂故事,外臣下室庐鲜有谓黄者。’春申君把雌黄涂抹在墙体,而且雌黄燃烧时还会产生一种黄白色的烟雾,所以雌黄能够一定程度阻碍火灾的进一步扩大,而且还能起到报警作用。《左传·襄公九年》也记载有早期古人防火的措施,还有就是涂抹一些能够防火的泥巴,抑或是湿润具有防火的物质在墙面,以阻断火势的蔓延:‘火所未至,撤小屋,涂大屋。’关于防火还有一些比较迷信的做法,譬如在宫殿的角檐都会有一个像龙头一样的装饰物。其实这个不是龙,而是龙的第九子螭吻,除了用来显示宫廷威严,螭吻也是驱凶辟邪、镇火的神兽。譬如唐代苏鹗在其著作《苏氏演义》中解释说:‘蚩尾(螭吻),水之精,能辟火灾。’《太平御览》也解释说:‘唐会要目,汉相梁殿灾後,越巫言,海中有鱼虬,尾似鸱,激浪即降雨。遂作其像于尾,以厌火祥。’凡此种种,都是消极地防火措施,真正积极的措施,是北宋真宗年间,开封城里发生了一场大火灾,‘延燔左承天祥符门、内藏、朝元殿、乾元门、崇文院、秘阁、天书法物内香藏库’,这场火灾直接催生了专门负责防火和灭火的消防部门‘军巡铺’。《东京梦华录》记载‘每坊巷三百步许,有军巡铺房一所,铺兵五人’,此外又‘高处砖砌望火楼,楼有人卓望’,这些士兵的职责就是在全城各点巡视,排除火患,夜间督促老百姓禁火熄灯,由此古人的防火措施算是进入了制度化的时代。再加每到夜间总有打更人不厌其烦地敲响木铎,高呼‘寒冬腊月,火烛小心;谨防贼盗,门户关紧。柴间看看,灰堆清清;灶前灶后,火烛小心’之类的话语,提醒人们注意防盗和防火,他们专门在夜间打更报时,以及提醒人们注意防范。这些更夫一晚需要喊更五次,从一更天喊到五更天。只有多重措施一起配合着实施,防火的效果才会好起来。”
独孤信想了很多很多,只是小二哥已经离开了,自己也没法追过去再跟他仔细地说,再者,今天还有要事要办,绝对不能耽搁。独孤信灵机一动,挥毫研墨,很快就写了八条防火的建议,他用四个茶杯把写好的东西压好,终于可以趴在桌子边再眯一会了。
不知过了多久,小二哥又来敲门,独孤信起身开门,只见小二哥刚才那种忐忑不安、愁容满面的样子早就无影无踪了,现在是笑容满面神清气爽,手里端着几个小菜,还有两壶酒,说一定要好好谢谢独孤信。
一进房门,独孤信就把那几个杯子挪开,小心翼翼地把刚才写的东西递给小二哥,小二哥不明来由地直挠头,独孤信解释道:“刚才我见你十分紧张,可以说是六神无主,因为走水这样的事情终究不是小事,人们常说‘吃一堑长一智’,我也就琢磨着给大哥你几条防火的建议,以后方便操作,这样的事谁都不想发生第二回。本以为我今天离开之前见不到你,就先放在桌子,你迟早会看到,也不枉我费这一番思索。”
说话的工夫,杨逍醒了,石猛也过来会合了,小二哥见他们三个有事,就谢过独孤信,去忙自己的事情了。
独孤之后复孤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