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猛道:“更有甚者,那些门阀士族为了标榜自己的特殊身份,还发展了一套繁琐的礼法。例如,当时在士流官宦中间,流行一种避家讳的风气。在这些人面前,绝对禁止说他祖辈任何一个人的名字,连声音相同的字眼也绝对不能用,必须找其它义同音不同的字来代替,否则,就触犯了门阀士族的忌讳,他们会认为对方是有意侮慢。东晋时王忱去拜访太子洗马桓玄(就是那个宣扬‘不能流芳百世,宁可遗臭万年’的桓温之子),桓玄设酒款待。王忱因为刚刚吃过寒食散,忌饮冷酒,所以他连呼左右拿温酒来,不意却触犯了桓玄父亲桓温的名讳。桓玄感到自己受到了很大的耻辱,他又不敢得罪这位名门望族,竟在酒席伤心地‘呜咽流涕’。要在门阀士族们的大量社交活动中,不触犯别人的家讳,这确实是很难做到的。值得注意的是,这世别有用心的人不敢说是乌央乌央的,至少是大有人在,居然有人由于熟谙谱学,可以做到‘目对千客,不犯一人之讳’。这也是在门阀制度盛行之时,出现的一种畸形现象。根据祖先的官职及声望,来将人才分为九个等级,分别为:、中、下、中、中中、中下、下、下中、下下。这是不是有点过于武断了呢?难道皇帝是天生的?”
独孤信笑道:“那当然不是,汉高祖刘邦当了皇帝之后,也要编一篇又一篇的谎言,来证明自己是天选之子,自己不是刘太公亲生的,是他母亲与蛟龙生的,给他父亲扣了一个大大的绿帽子。这也是他对于自己出身的一种改造,后世的门阀制度,更把出身提到台面来了。魏文帝曹丕台后,为了得到北方豪门望族的支持,采纳出身颍川士族的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推行‘九品官人之法’,所谓‘九品’,就是刚才石大哥所说的,选用中正官,将人才分为九个等级,分别为:、中、下、中、中中、中下、下、下中、下下。而中正官,可以理解为选拔人才的裁判,一般由名声较好的在职官员担任,中正官员又分为大中正和小中正,朝廷下发选人需求后,中正官将各地有才学、有名气的人员总结成册,然后根据其德行、才学授予官职,在职人员则根据中正的考评予以提拔或者罢黜。理论来说,这种选人用人的方法很不错,通过贤者选拔贤者,唯才是举,且【app下载地址xbzs】将选人用人的权力从地方官员那里收拢到中央,有效稳固了权力基础,可谓一大进步,但就选人的具体措施而言,依然没有脱离汉武帝当年推行的察举制以人选人的主观模式,在缺乏有效监督的社会环境下,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失败的命运。”
独孤之后复孤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