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孤信道:“宋太宗登基初期,便宣示群臣:‘先皇帝创业垂二十年,事为之防,曲为之制,纪律已定,物有其常。谨当遵承,不敢逾越。’在昭示继承成宪的旗帜下,沿袭‘崇文抑武’的治国思想与方略是很自然的事。所不自然的是,民间传说宋太宗赵光义称帝是通过篡位所实现,因此对臣下加意防范,但是对于高级将领们,他们又是猜忌的主要对象。这便是其所强调的‘事为之防,曲为之制’的原则。太平兴国四年,北伐幽州期间发生的部分将领拥戴宋太祖赵德昭之子称帝的**,对宋太宗赵光义刺激和教训尤其大。从此,宋太宗为首的统治集团,接下来进一步强化了抑制武将权力的决心和措施力度。宋太宗在晚年所说的‘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须谨此。’这些话显然是主要针对那些骄横跋扈的武将所言,而并非那些日益获得倚重的文臣。其实分析同年宋太宗与臣下的另一段对话,就不难进一步说明问题:尝与近臣论将帅,因言:‘前代武臣,难为防制,苟欲移徙,必先发兵备御,然后降诏。若恩泽姑息,稍似未遍,则四方藩镇,如群犬交吠……今且无此事也。’吕蒙正曰:‘之制下,如臂使指,乃为合宜。倘尾大不掉,何由致此!’曰:‘今之牧伯,至于士卒,尽识朕意,苟稍闻愆负,固无矜恕之理,所以人人各务检身也。’可见,宋太宗赵光义他们君臣视武将势力为祸乱的主要潜在对象。时人针对宋太宗一朝敏锐地指出:‘宋所忌者,宣力之武臣耳,非偷生邀宠之文士也。’因此,对武将加以压制,乃至于打击,以制约其政治影响,同时进一步重用文臣力量,在政坛和全社会营造崇文气象,以贯彻儒家道统,成为当政者的共识。正因为如此,宋太宗赵光义登基后,继续采取措施,以保证‘崇文抑武’思想与方略的顺利推行,并基本确立其在治国各个层面中的根本地位。”
独孤之后复孤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