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孤信道:“一般情况下,要得到谥号,必须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官方讲的谥号资格,每个朝代都不太一样:周朝天子、各国诸侯、卿大夫及夫人有得谥资格;汉朝规定只有生前封侯者有得谥资格;唐朝规定职事官三品以有得谥资格;唐朝二品以官员有得谥号资格;那历史还有两个没权没势,也能获得谥号的人。前一个人是‘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另一个一个宋代奇人,他就是号称‘梅妻鹤子’的诗人。前一个大家都认识,后一个可能陌生一点,前一个是陶渊明,后一个是林逋。两人都有谥号,不说别的,就说两人的地位,那可都是布衣之身。再看看两人的财产状况,一个是‘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小农民,另一个是‘三百六十棵梅树’的所有人。二人勉强维持温饱,可能都存在问题,就这么两个人,他们还都有谥号。一个是,‘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另一个是连宋朝皇DìDū加关注的隐逸派代表人物。一个是陶靖节,一个是林和靖。”
杨逍道:“靖节这个谥号属于‘非官谥’也就是‘私谥’,而‘和靖’则是皇帝给赐的,说白了其实还是‘私谥’,个人觉得是没有高低之分的,两人都是杰出的人物,其文学作品也是足以让后人瞻仰的。这就是谥号的另一个确定方式:私谥。这些谥号一般都是文人,或者隐士的谥号,也这些都是什么亲朋好友、门生子弟、或者曾经的下属给他们偷偷加的,这就是私谥。虽说私谥与官谥不同,但是一个人有了谥号,这就已经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了。”
石猛道:“谥号这玩意到了汉朝之后,感觉就被那些无耻的君臣们给玩坏了,除了亡国之君的谥号不太客气之外,其他皇帝的谥号细细想来,总感觉没有几个是恶谥,而且有很多名不副实的。”
独孤信道:“名不副实的谥号出现,是难以避免的。谥号是指在某人去世后用一个称号对其一生做出总结,一般由礼部确定,而礼部归根究底也是为皇帝服务的,礼部的官员们是人不是神,他们也不可能做任何事情都出于公心,他们很难公平公正地去评价每一个他们工作份内该评价的人。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并非人人都有谥号,一般而言只有皇帝与生前做出杰出贡献的大臣才有谥号。谥号与庙号又不同,庙号只有皇帝才有,而且不是每个皇DìDū有,只有在位期间政绩突出的皇帝才有庙号,如同汉朝,汉武帝是刘彻谥号,汉世宗是其庙号,文景二帝却没有庙号。谥号并非皇帝专属,政治贡献极大的臣子经礼部可确定其谥号。这些人的身份决定了他们的称号,必定与众不同。”
独孤之后复孤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