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逍补充道:“可是这位大诗人宋之问人品太差,真是可惜了这副好皮囊。为了取得武则天的宠爱,宋之问这位大诗人想方设法,甚至不惜卖友求荣。从历史文献记载中可以看到,宋之问在一次宫廷政变中,由于站错了队伍,成为朝廷批判和打击的对象,这样的结局让他有家不能回。这个时候他想到了自己的一个好朋友,于是在那个好友的收留下,宋之问好不容易才找到了一片栖息之地。可想不到这位好友却是此次密谋政变的主要人物,在无意间听到了好友和同僚们的谈话之后,宋之问转身就把这位‘好友’给出卖了。他连夜返回宫中,带着这个重大消息,以此来换取自己的荣华富贵。正是这次告密,让宋之问重回宫内,而他的好朋友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处以极刑。如果这个故事还不能说明文人无行的话,那我再给你们讲有关宋之问的另一段故事。作为一个诗人,热爱诗歌无可厚非,就算抄袭或者模仿,也都能被理解。可这位唐朝大诗人,却为了想要得到自己的亲外甥的两句好诗,竟然谋害了他。虽然是野史,但在众多文献中都能找到这样的出处。或许是因为宋之问坏事做尽,后世的人们想当然地把这个罪名也安插到他头了。这位宋之问的外甥就是刘希夷,他的经典代表作《代悲白头翁》成为后世脍炙人口的经典诗句。那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还未公开流传时,宋之问觉得此诗的意境和情怀都很好,得知是自己的外甥写的后,想要据为己有。刘希夷起初只是碍于面子答应了,后来或许是觉得这样不太合适便反悔了,而这却为自己引来杀身之祸。”
杨逍说完之后,独孤信也举了一个例子:“文人相轻还真不是空穴来风,这样的故事数不胜数。魏文帝曹丕自幼文武双全,博览经传,通晓诸子百家学说。建安二十二年时,曹丕击败了弟弟曹植,被立为魏王世子。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因病逝世,曹丕继任丞相、魏王。同年,曹丕迫使汉献帝刘协退位,正式建立了三国之一的曹魏。对于曹丕来说,在被父亲曹操正式立为世子之前,和弟弟曹植展开了激烈的较量,至于较量的目标,自然是希望成为曹操的继承人。值得注意的是,在一开始的时候,曹操无疑更加喜欢才华横溢的曹植,一贯低调的曹丕,则处在下风。但是,在吴质、司马懿等人的帮助之下,曹丕成功战胜了曹植,被曹操立为魏王世子。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力助曹丕登基称帝的吴质,死后却落得一个‘丑侯’的恶谥。”
独孤之后复孤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