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孤信道:“表里不一,口是心非的人多如牛毛,最讨厌的就是那些半隐不隐的所谓‘隐士’。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是有诉求的,我们可以在不违背常识和规律的基础,选择让自己舒服的那条路。知行合一,是最简单的道理。但是,有些人就是擅长做些挂羊头卖狗肉的勾当,知行合一对他们而言是遥不可及的天堂。他们表面隐居山野,追求淡定,结果人间微波一起,就按捺不住了,急不可耐地露出自己的狐狸尾巴。想出名想疯了,不惜惹出祸事来,博得一个横来的名声,这样的人也真是可怜。所谓的隐士,既然被称为隐士,首先得是‘士’,然后才是‘隐’。你都没有什么建树,也没什么名气,即使站在繁华的街头都没人认识你,还需要隐?所谓的‘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就是这个道理。那些一无是处的人,往山沟里一猫,就敢称是‘隐士’,对不起,那不是隐居,那是玩失踪。什么才真正叫作隐居?那是人历经了都市的繁华和喧嚣,人生的跌宕和起伏,经历过苦难,也享受过成功之后,想追寻内心的宁静,退而选择一个远离这些东西的地方,那才叫隐。一个没见识过繁华,连饭都吃不饱的人,还隐个什么意思。”
石猛突然兴奋地插话道:“秦武王举鼎,就是那些伪君子们给煽动的。楚庄王只是问鼎中原,而秦武王年轻气盛,周王畿的那些大臣们根本无法抵挡,既然不能正面与他对抗,那就使阴招,怂恿身强力壮、孔武有力的秦武王试着举鼎。秦武王也有意去一统天下,他是历史唯一一位因举鼎而绝膑死去的君王。他的一生知人善任、文武兼修,也有所成就。他举鼎而亡只能说是一个意外。鼎是周王之鼎,举鼎是有象征意义的,所以自古有很多人都喜欢干这样的事情。最有名的就是西楚霸王项羽。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中描写他‘长八尺馀,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秦武王少年问鼎,人家是有资本的。
俗话说:‘出身决定命运’。仔细看来,也并非全无道理。武王若生在平民之家,理想顶多是封侯拜相,可人家生来就是要赢的,要当王的,可巧投胎在帝王之家,更是虎狼之师的秦国,雄心壮志自不必说,他想要鼎,再者说,是大一统之权力。如果只是对权力感兴趣也就罢了,谁让这个孩子他天生神力,力大无穷,更是与人比武没几人是对手,因而想不骄傲都难了。所以还小小年纪,便语出惊人。有一次竟然问他老师:‘九鼎有多重?’话说秦武王这孩子,还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一句话问的老师们还未完全反应过来,纷纷还在愣神,这熊孩子又来了一句‘我能举起与否?’老师们更是目瞪口呆、惊愕顿足,可能是被这孩子的大话给惊吓到了,也可能是被大秦帝国未来继承人的伟大抱负给震惊到了。且说这九鼎为何物?这九鼎又称九龙神鼎,据传它重千斤,是大禹在建立夏朝以后,用天下九牧所贡之金铸成九鼎,象征九州,一直相传至此。因此,拥有此鼎者坐拥天下。”
独孤之后复孤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