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猛道:“只有三个半!就这么少?”独孤信道:“是啊,然比不足,比下有余。相较于其他连‘武’之谥也得不到(须排除得‘文’谥之皇帝)的皇帝,这些‘武’皇帝大多有尚武精神,武勇,志在开疆拓土、平定天下,有的更是亲自披坚执锐,黄沙百战,驰骋沙场以开皇朝帝业。而这里面成就最大、名气最显,也最‘名副其实’者,莫过于周武王、汉武帝、光武帝此三人,即‘三个全人’者。此‘三武’帝王,不但有宏图大略,更兼得超一流军事指挥能力,在文治、武功可谓佼佼者。在这里,有人疑惑‘周武王’姬发只能算作古时期的‘天下共主’,算不得皇帝,何以列入其中?实则是有缘故的。首先,周武王之名气,因‘武王伐纣’、牧野之战之大事,是以无论在民间,还是在学林,都广为人知;再者,据传《谥法》就是武王之弟——周公旦所作。当然还会有人疑惑,论及‘武功’之高,兼并天下,首开帝制的‘祖皇帝’——秦始皇嬴政,为何没在其中?这,当然也是有缘故的。想当年秦始皇嬴政兼并六国,一统天下而建立大秦帝国,可真的是踌躇满志,自信满满。这份自信,首先就表现在其称帝后的第一份诏书里,即废除谥号制度。这位能把周朝所封的诸侯国一并剪灭的皇帝,自然对周朝的一套东西多有看不惯。他觉得君主的谥号并不能由自己在生前商定,只能在死后任人议论。所以他认为这是‘子议父、臣议君’,是大逆不道,自然不可取。谥法自此被废除,但这一情况,在汉高帝刘邦建立汉朝后,马就恢复了,并从此延续下来。除了‘祖皇帝’嬴政外,很多君主在‘武功’都是大有作为的,譬如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等,为何没有被谥‘武’皇帝?这自然也是有原因的。其一在于,谥法之中,‘文、武’最美,所以这些帝王大部分都被谥以‘文’字,更甚者是‘文、武’齐谥,譬如唐太宗李世民,初谥‘文’皇帝,随后又被子孙们相继加谥‘文武圣’皇帝、‘文武大圣’皇帝,乃至‘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可以说,谥法规则之乱,就是起于这个‘混血的唐王朝’。自唐以前,皇帝谥号定下一旦定下,甚少有改动者,且皇帝庙号中的‘祖’、‘宗’之用,甚有法度,并不是每个皇DìDū能有庙号,更不是是个皇DìDū成为‘什么宗’。因为,按照《礼记·祭法》云:‘祖,始也,言为道德之初始,故云祖也。宗,尊也,以有德可尊,故云宗。’譬如西汉,称祖者只一人,即汉高祖刘邦,称宗者也就三个,即汉文帝刘恒称为太宗、汉武帝刘彻称为世宗、汉宣帝刘询称为中宗。但是从唐朝开始,美谥泛滥,庙号亦泛滥。是个皇帝,只要不是亡国之君,皆能美谥一长串,而且还能捞到一个庙号。这也是自唐以降,单谥‘武’皇帝者,少之又少(因为廉价、不稀罕了)。”
独孤之后复孤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